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江源县

江源县

①北周天和间置,属龙涸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安宏乡。一说在今松潘县西。隋属汶山郡。唐废。

②唐贞观元年(627)置,属羁縻崌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后废。

③即江原县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镇东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2崇庆府:皂水“自江源县流入天社山下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崇庆州:“东南有江源县,明玉珍复置,洪武初省。”


在吉林省东南部。属白山市。面积 1348 平方千米。人口27万。辖8镇。县人民政府驻孙家堡子镇。1985年设三岔子区,属浑江市。因位于正岔、西南岔、西北岔三沟汇合处故名。1994年属白山市。1995年撤区改置江源县,取“浑江源头”之意。东南界老岭,西北界龙岗山,东部有汤河流入松花江,西部有浑江。属中温带湿润气候。森林覆盖率达70%以上。东部为原始林,富动植物资源。有林场和养鹿场,产人参。农产以玉米、谷子等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铜、石灰石等。有砟子、湾沟等煤矿。页岩土资源丰富,已建成自动化页岩瓦生产线,有东北瓦都之称。工业有煤炭、塑料、医药、棉织等厂。鸭大、浑湾铁路经此,连森林铁路、201国道、浑长公路经此。有大阳岔寒武—奥陶系地质界线自然保护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梅菉

    即今广东吴川县。《清一统志·广东统郡》:高州镇千总 一员驻梅菉汛。(1)古地名。即今广东省吴川市。清设千总驻防。(2)区片名。在广东省吴川市东南部、鉴江下游东岸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1.3万。梅、陆

  • 汊川郡

    西魏改魏安郡置,为沔州治。治所在甑山(今湖北汉川县东南十里)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汉川郡“以县南一里汊水为名”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侯家口集

   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南六十里侯口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5宁晋县图: 东南有侯家口集。

  • 紫水

    在今甘肃武都县东五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39将利县: “武都有紫水,泥亦紫,汉朝封玺书用紫泥,即此水之泥也。又出上品雄黄,色如鸡冠。”

  • 浿丘

    又作贝丘、沛丘。春秋、战国属齐。在今山东博兴县南五里。《左传》:庄公八年(前686),“齐侯游于姑棼,遂田于贝丘”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顷襄王十八年(前281),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,对顷襄王

  • 秀容川

    地区名。当指今山西北部的滹沱河、牧马河以西至黄河,包括桑干河、汾河上游一带。分为南、北两部分:北魏尔朱氏世为北秀容酋长,所居梁郡城在今山西朔州市北,周围三百里皆为其封地。《魏书·尔朱荣传》:“尔朱荣,

  • 买卖雅尔

    在今新疆伊宁县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2宁远县:买卖雅尔在“城东四十里”。

  • 汉伯渠堡

    亦名汉伯堡。明嘉靖六年(1527)置,属灵州守御千户所。在今宁夏吴忠市南马莲渠乡汉伯堡(汉北堡)。清同治间, 为回民义军据点之一。

  • 殷达穆

    亦作音达穆河、音达穆毕尔罕。在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北,音达木河口东岸。因濒音达木河得名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音达木河口卡伦在“ (三姓) 城东北,松花江南岸二百十三里”。

  • 白泉陂

    在今湖北崇阳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二》:白泉陂“宋张詠为县令,偃大木为堰,凿石为渠,引水入圳,灌近郭田。明万历中, 易以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