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汝阳县

汝阳县

①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北。东晋为汝阳郡治。隋大业初废。

②南朝梁置,属财丘、梁兴郡。治所在今安徽临泉县境。北魏以后废。

③隋大业三年(607)改上蔡县置,为汝南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南汝南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为豫州治。宝应元年(762)为蔡州治。元为汝宁府治。1913年改为汝南县。


(1)古旧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南。因在汝水之北得名。属汝南郡。“汝”一作“女”(《汉书·地理志》)。县“南有汝水支流,故县得厥称焉”(《水经注·颍水》)。三国魏司马师击毌丘俭屯兵于此。晋仍属汝南郡。东晋、南朝宋及北魏、东魏为汝阳郡治。隋大业初废入溵水县。寻改上蔡县复置,治今河南省汝南县。隋至金历为汝南郡、豫州、蔡州治,元、明、清为汝宁府治。1913年改为汝南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南省西部。属洛阳市。面积 1325 平方千米。人口42.7万。辖4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明成化十二年(1476年)置伊阳县(治今汝阳县城),属汝州。以县西伊阳山为名。1913年属豫西道,1914年属河洛道,1927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洛阳专区。因与宜阳县同音,1959年改称汝阳县。以县城在北汝河北岸得名。1969年属洛阳地区,1986年改属洛阳市。地处伏牛山区和嵩山低山丘陵区,北汝河及其支流马兰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湿润气候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花生为主。矿产有铝、锌、钼、铁、铝矾土、铜、锰、煤、水晶、萤石、玄武岩、重晶石、方解石、石英等。工业有采煤、化肥、水泥、电力、机械、酿酒等。焦柳铁路和洛界高速公路、临木、伊鲁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上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、杜康酿酒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调嚣镇

    在今海南省琼海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琼州府会同县: 调嚣镇在 “县东南十五里。有巡司,洪武中置”。

  • 必里罕城

    即班勒纥城。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“壬午,帝征回回国,其主灭里委国而去。……复命(速不台与只别)统兵万人由不罕川必里罕城追之。”

  • 黄桥

    ①即今江苏泰兴市东黄桥镇。1940年10月,国民党顽固派以 “苏鲁战区” 的部队由海安、曲塘、泰州分三路向黄桥地区的新四军进攻,企图消灭新四军苏北部队,遭到新四军的痛击。黄桥战役的胜利,奠定了苏北抗战

  • 遂安郡

    ①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睦州置,治所在雉山县 (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,今已没入新安江水库)。辖区当今浙江淳安县、建安市及桐庐县部分地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为睦州。②北周置,属唐州。

  • 三道堰镇

    即今四川郫县北十五里柏条河南岸三道堰镇。民国《郫县志》卷1:三道堰“在城北十五里,属芶村。此处有水路,上通崇宁万寿桥,下达成都省北门”。在四川省郫县北部。面积36.1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

  • 瓦冈集

    即今河南确山县西瓦冈乡。民国《确山县志》卷1:“清顺治三年新编乡”中,“有集曰瓦冈,在邑正西四十五里”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
  • 铜鞮山

    一名紫金山。在今山西沁县西南四十里。《魏书·献文六王传》: “后幸代都,次于上党之铜鞮山。”即此。县西三十里尧山,唐亦曾改名铜鞮山。又称紫金山。在山西省沁县西南。即晋代铜鞮邑所在地。北魏彭城王勰从孝文

  • 孝城驿

    唐置,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。北宋废。唐置,在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。北宋废。

  • 炉城

    指今四川康定县。清光绪黄懋材 《西輶日记》: “炉城二水夹流,三山紧抱,晨夕多风,终年积雪,盛夏犹服重裘。……实西南之锁钥,藏卫之喉吭也。”

  • 舆县

    西汉置,属临淮郡。治所在今江苏仪征市北。东汉改为舆侯国,属广陵郡。三国吴复为舆县。南朝宋元嘉十三年 (436) 并入江都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江苏省仪征市北。属临淮郡。东汉属广陵郡。南朝宋元嘉十三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