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陵

永陵

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。明十三陵之一,位于景陵东南三里阳翠岭。为明世宗朱厚熜之陵。顾炎武《昌平山水记》卷上:永陵“在十八道岭,嘉靖十五年改名为阳翠岭,距长陵东南三里”。其规模小于长陵,但结构精巧为十三陵之冠。今存明楼较完整。墙垛、斗拱、飞檐、额枋皆用石砌。

②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四十里永陵镇西北启运山南麓,为清帝先世祖陵,关外三陵之一。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), 初名兴京陵。顺治十六年(1659)改名永陵。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远祖孟特木、曾祖福满、祖父觉昌安、父塔克世的陵寝。

③即五代前蜀主王建墓。在今四川成都市西郊三洞桥附近。《新五代史·前蜀世家·王建》:光天元年(918),“建卒,年七十二。……庙号高祖,陵曰永陵”。

④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南二十五里留古乡何家村北。为西魏文帝元宝炬的陵墓。西魏文帝为孝文帝之孙,封南阳王。西魏大统元年(535)宇文泰杀魏孝武帝,立宝炬为帝,在位十七年。宝炬死后葬永陵。


(1)在陕西省富平县留古乡何家村北。为西魏文帝元宝炬的陵墓。封土高13米,周长230米,其顶平坦如殿基状。陵前有石人、石兽、石碑多件。西魏文帝为孝文帝之孙,封南阳王。公元535年,宇文泰杀魏孝武帝,宝炬被立为帝,在位17年,但朝廷为宇文泰控制。宝炬死后葬永陵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(2)即五代南唐烈祖李昇陵墓。见“南唐二陵”。(3)即“清永陵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碧云 (雲) 洞

   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城关镇西南隅。有上、下二洞。上洞口在山腰,有明代题刻 “碧锁云封” 四字,称天洞,洞口大厅高50余米,宽80余米。下洞口在山麓,有嘉靖三年 (1524) 题刻 “水洞” 二字,称地洞,

  • 柏墩市

    即今湖北咸宁市东南三十八里桂花镇驻地柏墩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咸宁县南有 “柏墩市”。

  • 九陇郡

    北周改南晋寿郡置,治所在九陇县(今四川彭州市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西魏置,治南晋寿县(北周改名九陇县,今彭州市西北九陇镇)。“以九陇山为名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彭州市地。属益州。隋开皇三

  • 东遂宁郡

    南齐改遂宁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巴兴县(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遂宁、蓬溪、潼南等市县地。梁移治小溪县(今遂宁市)。周改为石山郡。南朝宋泰始五年(469年)以遂宁郡改名,治小汉县(梁改名小溪

  • 平城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北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昌邑市东南四十里。元朔元年(前128)封河间献王子礼为平城侯。建始二年(前31)封胶东顷王子邑为侯国于此。东汉省。西汉建始二年(前31年)封胶东顷王子邑置,在今山东省昌邑

  • 马回岭

    又作马迴岭。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马回镇,与德安县接界。清同治《九江府志》卷4德安县:马回岭在“县北三十里。明初破陈友谅后军至此回马,故名”。

  • 昌溪

    即马连溪。在今四川巫溪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1大宁监载杜如箎诗云: “险绝昌溪水,如何亦问津。命分毫发地,利役古今人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大宁县: “又有马连溪,亦曰昌溪。”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歙县中部

  • 湘源县

    隋开皇十年 (590) 置,属永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七里柘桥村。大业初属零陵郡。唐属永州。五代晋天福四年 (939) 改为清湘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西。先后

  • 大柳树

    即今山东潍坊市西南三十里大柳树镇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舆图志》:潍县西南有大柳树。

  • 马沉港

    在今江苏溧水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溧水县:马沉港“在县东南三十七里。出县东五十里分界出,流入石臼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