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昌县

武昌县

①三国魏黄初二年 (221) 吴孙权改鄂县置,为武昌郡治。治所即今湖北鄂州市。从公安迁都于此。《三国志·吴书 ·吴主传》: 黄龙元年 (229)夏,孙权在 “南郊即皇帝位”。九月迁都建康,“征上大将军陆逊辅太子登,掌武昌留事”。孙皓时又尝都此。隋属江夏郡。唐属鄂州。南宋嘉定五年 (1212)为武昌军治,十五年 (1222) 改为寿昌军治。元属武昌路。明属武昌府。1913年改名寿昌县。1914年改为鄂城县。

②南齐置,属南襄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境。西魏废。

③唐如意元年 (692) 析河间县置,属瀛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南。神龙元年 (705) 改名唐兴县。

④唐神功元年 (697) 改霍丘县置,属寿州。治所即今安徽霍丘县。景云元年 (710) 复为霍丘县。

⑤辽置,为信州治。治所在今吉林公主岭市西北秦家屯镇东新集城。元废。

⑥1913年改江夏县置,为湖北省省会。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。民国初为湖北江汉道治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49年与汉口、汉阳合并设武汉市。1960年徙县治于纸坊镇。


(1)古县名。(1)武周神功元年(697年)改霍山置,治今安徽省六安市。属寿州。唐神龙元年(705年)复改名霍山县。(2)辽置,治今吉林省公主岭市西北新集城。为信州治。元废。(2)古旧县名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年)孙权改鄂县置,治今湖北省鄂州市。为三国吴都。孙大帝黄龙元年(229年)还都建业。甘露元年(265年)至二年孙皓又都此。先后为武昌郡和江夏郡治。两晋、南朝时为武昌郡治。隋属江夏郡。唐、北宋属鄂州。南宋为寿昌军治。元属武昌路。明、清属武昌府。1913年改寿昌县。(3)旧县名。1912年改江夏县置,治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。1926年城区析出设市。1960年县治由市区迁治纸坊镇。1995年撤销,改设武汉市江夏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顺天巡抚

    明正统十四年 (1449) 命都御史提督军务、总督粮储,兼巡抚顺天、永平二府,紫荆、倒马二关,但尚未专设。成化二年 (1466) 始正式设置,寻兼抚河间、真定、保定凡五府,七年 (1471)又兼理顺德

  • 陵口

    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北金家庄港口。《晋书·苏峻传》: 东晋咸和三年 (328),“峻自率 (祖)涣、(许) 柳众万人,乘风济自横江,次于陵口”。《资治通鉴》 晋咸和三年 (328) 胡三省注: “陵口当

  • 嘉山

    ①在今河北曲阳县东北十里。《旧唐书·郭子仪传》: 天宝十五年 (756),郭子仪、李光弼等“阵于嘉山,贼将史思明、蔡希德、尹子奇等亦结阵而至,一战败之,斩馘四万级”。又 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唐天成三年

  • 独立登滩

   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永登暗沙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独立登滩。1947年改名永登暗沙。

  • 和山

    在今广东兴宁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兴宁县: 和山 “在县东十里。高百许丈。状若旋螺。其阳有麻石岩,深高数丈,两峰环抱,一峰背耸周道,左达丹崖,右耸岩中,清冷如浸”。

  • 北宽坪唐渠

    即今陕西商州市东北宽坪。1946年陕甘宁边区置商雒县治此。

  • 下通江县

    南宋末置,属巴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通江县东北九十里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废。

  • 万家山

    在今安徽巢湖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巢县:万家山在“县西北二十里,当四会之冲,一名回车弄”。

  • 利未亚州

    亦作亚非利加州。即今非州。为地球七大州之一。《明史·外国传七·意大里亚》:“万历时,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,为《万国全图》,言天下有五大州。……第三曰利未亚州, 亦百余国。”

  • 对峙河汛

    即今湖北竹山县东北官坪乡(对峙河)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6竹山县:对峙河“《光绪舆地记》:在县东北八十里。驻外委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