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强县

武强县

①西晋置,属武邑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武强县 (小范) 西南旧城村。北魏神端中废,太和十八年(494) 复置。北齐移治今武强县西南街关镇 (旧武强镇)。隋属信都郡。唐属冀州。五代周属深州。元属晋州。清属深州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51年迁治小范镇。

②南朝宋侨置,为广州郡治。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长山镇。北齐为东平原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 改为长山县。

③南朝梁天监元年 (502) 改武刚县置,属邵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武冈县西南一里。陈省入都梁县。

④北齐改经县置,属广宗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威县北五十里经镇。隋开皇六年 (586) 改置经城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南朝宋武帝置,治今山东省邹平县东长山镇。为广川郡治。北齐、北周为东平原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长山县。(2)南朝梁大通三年(529年)避太子纲讳改武冈县置,治今湖南省武冈市北。属邵陵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北省中南部。属衡水市。面积445平方千米。人口20.8万。辖2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武强镇。战国赵武遂邑。西汉置武隧县、武强侯国。元鼎二年(前115年)废武强侯国。东汉武隧县改武遂县。西晋析武遂县置武强县,治今旧城,属安平国。《畿辅通志》:“武强山一名弓形山,晋名县取此。”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武遂县省入武强县,徙治今武强镇,并为武邑郡治。隋属信都郡、唐属冀州。五代周属深州。蒙古太祖十九年(1224年)升东武州;太宗六年(1234年)降为县,属深州;十一年改属祁州;中统二年(1261年)改属晋州。明因之。清属深州。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,次年改隶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。1949年属衡水专区。1951年县人民政府迁驻今址。1952年属石家庄专区,1954年属沧县专区。1958年并入献县。1962年复设武强县,属衡水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6年划归衡水市。地处冀中平原区、滏阳河下游,地势平坦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、花生,盛产红枣。有化工、电器、轻纺、建材、机械加工等工业。武强镇为中国民间木板年画五大基地之一,素有“年画之乡”美称。石黄高速公路、307国道和饶小、武小公路经县境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保义军

    ①唐方镇名。建中四年 (783) 以兴凤陇节度使号为保义军,治所在凤翔府 (今陕西凤翔县)。寻废。②唐、五代方镇名。龙纪元年 (889) 以陕虢节度使为保义军。治所在陕州 (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)。

  • 岳阳山

    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南三十里。系原山支脉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: 原山在 “ (般阳) 府东南七十里。《地志》 云: 原山,淄水所出。今名岳阳山”。

  • 寒水驿

    明置,属汶川县。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苏村寨。明隆庆中移于江东 (今绵虒镇)。

  • 息烽千户所

    明崇祯三年 (1630) 以贵州前卫故绝六屯并割底寨司地置,属敷勇卫。治所即今贵州息烽县。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省入修文县。明崇祯三年(1630年)置,治今贵州省息烽县。属贵阳府。清康熙二十六

  • 泾河

    在今江苏宝应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宝应县: 泾河在 “县北四十里。由山阳县界西接漕河,经县东四十里,又东入射阳湖”。渭河最大支流。跨宁夏、甘肃、陕西三省区。《释名·释水》:“水直波曰泾。泾,径也

  • 陆续分州

    即今福建闽侯县东南南屿镇东六十份洲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移五县寨巡司治此。

  • 寒岩

    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天台县: 寒石山 “在县西北七十里。一名寒岩”。

  • 龙女洞

    在今四川泸县东北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3泸州:龙女洞“东去城二十五里。溪源峻深,高崖峭壁,近百余丈,崖半二穴,远望幽邃,人不能到。俗传为龙女洞。淳熙中李巽岩来游观瀑布,有留题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

  • 瑕州

    唐渤海国置,为长岭府治。治所在今吉林梅河口市西南山城镇。一说在今吉林桦甸市南苏密城。辖境约当今吉林桦甸、梅河口市一带。辽废。渤海国置,治今吉林省桦甸市南苏密沟(或说治今海龙西南山城镇),为长岭府治。辽

  • 临汀驿

    南宋淳熙中 (1174—1189) 置,属长汀县。在今福建长汀县治东。明崇祯二年 (1629)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