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梓州

梓州
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新州置,治所在昌城县 (今四川三台县)。《元和志》 卷33梓州: “因梓潼水为名。” 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新城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梓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梓潼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又复为梓州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、中江、盐亭、射洪等县地。乾元后分蜀为东、西川,梓州常为东川节度使治。北宋重和元年 (1118) 改为潼川府。


隋开皇末改新州置,治昌城县(大业初改郪县,今四川三台县)。“因梓潼水为名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三台、盐亭、射洪等县地。大业初改为新城郡,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为梓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梓潼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梓州。辖境扩大至今中江县。北宋为梓州路治。重和元年(1118年)升为潼川府。州城“左带涪水,右挟中江,居水陆冲要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唐乾元后分蜀为东、西川,梓州常为东川节度使治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粤汉铁路

    从广州至武汉。全长1096公里。清光绪二十七年 (1901) 动工,粤段、湘段分段修筑。1936年全线贯通。今为京广线南段。京广铁路南段,即广州—武昌段的旧称。

  • 六尔阿乌

    清帕米尔八卡之一。光绪五年(1879)后置,在今穆尔加布。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5:光绪十八年(1892),“俄兵筑垒于让库尔及六尔阿乌”。即此。今属塔吉克斯坦。

  • 古苏

    亦作古束。即今广西蒙山县东古苏村。清咸丰二年(1852)二月,太平军在永安州城(今蒙山县)被围,天地会主将罗大纲破古苏冲清军防线,大队由古苏冲小路突围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东。清末太平军大败清军于

  • 西冉州

    唐贞观六年(632)以徼外敛才羌地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、红原县境。九年(635)改为冉州。

  • 三台湖

    在今湖北应城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应城县“五龙港”条下:“县西南五十里之三台湖,湖中有三土台,故名。”

  • 相原县

    即胡原县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一百三十里香沉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南齐置相原县,隋改为临津县。”

  • 五大连池

    在今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。由十二座老期火山、两座新期火山组成,使白河上游形成五个相连的火山堰塞湖,为黑龙江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疗养地。清西清《黑龙江外纪》卷1:“墨尔根东南,一日地中忽起火,石块飞腾,声震

  • 俄彻县

    唐贞观二年 (628) 置,属羁縻轨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阿坝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蔚汾关

    唐置,在今山西兴县东二十里交口村。《元和志》 卷 14 合河县: “蔚汾关在县东七十里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40兴县: 蔚汾关 “盖以蔚汾水为名”。

  • 黄龙山

    ①在今浙江缙云县北十二里黄龙村。《明史·耿再成传》: “从取金华,为前峰,屯缙云之黄龙山以遏敌冲。” 即此。②在今安徽贵池市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贵池县: 黄龙山在 “府北五里,滨大江,有望江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