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桓水

桓水

即今四川、甘肃境内之白龙江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西倾因桓是来。” 《水经·桓水注》: “ 《地理志》 曰: 桓水出蜀郡蜀山西南行羌中者也。《尚书》又曰: 西倾因桓是来,马融、王肃云: 西治倾山,惟因桓水是来,言无他道也。余按 《经》 据《书》 岷山、西倾,俱有桓水,桓水出西倾山,更无别流,所导者惟斯水耳,浮于潜、汉而达江、沔。” 此水发源于甘肃西南西倾山南,屈曲东南流至今舟曲东与古羌水合,又东南至今文县东与古白水 (今白水江) 合,又东南流入今嘉陵江。其与羌水合流后的一段白龙江,与今白水江合流后的一段白水江,古时也兼称桓水。


古水名。即今甘肃、四川两省境内白龙江、白水江汇合处以上白龙江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西倾因桓是来。”西倾即西倾山,桓即桓水。南北朝时,又称垫江(今重庆合川市以上嘉陵江)源,至今甘肃省舟曲县东合支流古羌水(今称岷江)后,又称羌水。唐时,全流均称羌水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淮南国

    西汉高祖五年 (前202) 以九江、衡山、庐江、豫章四郡置,治所在六县 (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),十一年 (前196) 徙治寿春县 (今寿县)。文帝七年 (前173) 废。十六年 (前164) 以

  • 喀萨哩河

    即今吉林榆树市东拉林河支流卡岔河。《清一统志· 吉林一》: 喀萨哩河 “在 (吉林) 城北二百十五里。源出锡兰窝集,俱西北流入拉林河”。

  • 虎甲山

    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,海澄镇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海澄县: 虎甲山 “在县 (治今海澄镇)西一里。俗名美山。巉岩盘踞”。

  • 前赵

    十六国之一。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 (今山西离石县北) 称汉王,308年称帝,309年迁都平阳 (今山西临汾市西南)。310年刘聪即位,316年灭西晋。三年后刘渊侄刘曜迁都长安(今陕西西安市

  • 桑坑镇

    即今安徽泾县东北五里双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泾县: 桑坑镇 “县东北五里有桑坑山,元置巡司于此,寻改置于县东三十里之巧坑。明洪武中,改建茹麻口巡司于茹麻岭下”。

  • 北楼口堡

    在今山西应县东南四十五里北楼口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繁峙县:北楼口堡“堡城正德九年筑,嘉靖二十三年、万历五年增修,周四里有奇,备兵使者驻焉,所辖边二百五十三里。东起平刑界石窑庵,西抵广武界东津口, 皆

  • 洗心泉

    在今陕西汉阴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 兴安府一》 引 《 (兴安) 州志》: “县东三里有池龙沟,内有长啸崖,峭壁数十仞。明嘉靖中,有僧辟 一洞,曰朝阳洞。洞东一泉,从岩穴流出,名曰洗心泉。”

  • 芝城

    即今福建建瓯市(芝城镇)。南朝宋元嘉元年(424)徙建安县治于此,至今沿袭不改。城内有芝山,城南又有紫芝山,故以为名。区片名。在福建省建瓯市中部偏西、建溪及其支流松溪交会处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29

  • 肥水

    ①又名施水。即今安徽合肥市之南肥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126合肥县: “肥水出县西南八十里兰家山,东南流入巢湖。” 《梁书· 韦叡传》: “右军司马胡略等至合肥,久未能下……乃堰肥水。” 即此。②即今安徽

  • 迈山

    在今海南省澄迈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69澄迈县:“以界内迈山为名。”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一》:迈山“按隋名县, 以澄江、迈山同在境内故。《九域志》谓之澄迈山者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