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桃源山

桃源山

①在今江西靖安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洪州靖安县: 桃源山 “在县西北四十里,胜景如武陵。上有仙姑坛及龙须药臼等九洞。其水注下, 南与毛竹��水合。 又山上有宝峰院、 唐权德舆碑记”。

②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三十里。有桃源洞。相传即陶潜所记桃花源。宋本 《寰宇记》 卷118武陵县: “武陵山中有秦避世人居之,寻水号曰桃花源,故陶潜有 《桃花源记》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桃源县: 桃源山 “高五里,周三十二里。西南有桃源洞,一名秦人洞,即白马洞也。道书以为第三十五洞天”。

③在今广东饶平县西北三饶镇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饶平县: 桃源山 “在县 (今三饶镇) 西北十里。上有龙潭”。


在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,下有桃源洞,又名秦人洞、白马洞。相传即东晋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中所记的桃花源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苟堆

    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南。南朝梁置西淮州及淮川郡于此。《北齐书·尧雄传》:“雄曰,白苟堆,梁之北面重镇。”即此。

  • 浃口

    在今浙江宁波市东甬江河口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隆安四年 (400),孙恩起兵,“寇浃口,入馀姚,破上虞”,胡三省注: “浃口,在今明州定海县。”(浃jiá) 即浃江口。在今浙江省宁波市甬江河口。东晋

  • 通北县

    1917年改通北设治局置,属黑龙江省绥兰道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北安市东南通北镇。地当通肯河之北,因名。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。1956年并入北安县 (今黑龙江省北安市)。古旧县名。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

  • 郁墅

    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上元元年 (760),“李藏用与 (刘) 展将张景超、孙待封战于郁墅,兵败,奔杭州”。��䣕县 ①西汉建元六年 (前135

  • 龙洞渠

   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三》:龙洞渠“明成化初,巡抚项忠,于元时王御史石渠之北,凿小龙山、大龙山腹里许为洞,下属白渠,名曰广惠渠,功巨费广,历余子俊、阮勤,凡二十年,始踵成之。正德

  • 宋村镇

    一作宋邨。在今河南宝丰县东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:“宋建炎四年,牛皋邀败金人于宋村。”即此。在山东省文登市南部。面积135.1平方千米。人口4.3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宋村,人口1.5万。元初,宋

  • 孤槃谷

    在今甘肃甘谷县东。《后汉书·盖勋传》:中平元年 (184),“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,勋与州郡合兵救育,至狐槃,为羌所破”。即此。

  • 葵丘聚

    即春秋宋葵丘。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 外黄县 “有葵丘聚”。

  • 宋脚

    即宋卡。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东岸之宋卡。清陈伦炯《海国闻见录·南洋记》 作宋脚。

  • 邬泽

    即邬城泊。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。见“昭余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