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松滋县

松滋县

①西晋置,属安丰郡。治所在今安徽霍邱县东十五里。隋开皇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蓼州,七年 (624) 废。

②东晋侨置,属寻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东。《宋书· 州郡志》 松滋县: “江左流民寓寻阳,侨立安丰、松滋二郡,遥隶扬州,安帝省为松滋县。”南朝齐废。

③东晋咸康三年 (337) 侨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湖广卷上: 松滋县 “秦名县为松滋,以兹方产赡松也”。可知以产赡松得名。《寰宇记》 卷 146荆州松滋县称: “ 《晋太康地志》: 咸康三年以松滋流户在荆土者松滋县。” 南朝宋属南河东郡。南齐属河东郡。隋属南郡。唐属江陵府。南宋绍兴间徙治瀼口 (今松滋县北三十六里老城镇)。元属中兴路。明属荆州府。民国初属湖北荆东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47年徙今松滋县 (今新江口镇)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晋初置,治今安徽省霍邱县东。属安丰郡。南朝齐改属北新蔡郡。隋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属蓼州。七年废。(2)东晋以江左流民侨立松滋郡,晋安帝改置为县。治今江西省九江市东。属寻阳郡。南朝宋元嘉十八年(441年)废。(2)古旧县名。东晋咸康三年(337年)侨置,治今湖北省松滋市老城西。属南郡。南朝宋属南河东郡,齐属河东郡,隋属南郡,唐属荆州,宋属江陵府,元属中兴路,明、清属荆州府。1932年迁治磨盘洲(磨市),1934年仍迁回老城。1947年迁治新江口镇。1995年撤销,改设松滋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桂山

    在今广东中山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五桂山“俗名五鬼山, 岩壑瀑布, 与罗浮争胜。山左有大小花园,产异花甚多。其阳产神仙茶”。

  • 拜寺口双塔

    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九十里贺兰山拜寺口北岗上。建于西夏时期。两塔东西对峙,相距80米,均为砖砌空心八角檐式塔,高40余米。东塔十三层,自二层以上每层每面影塑两个彩绘兽面,兽面之间彩绘日、月、云图案,造型

  • 巩留县

    1932年析伊宁县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巩留县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西部。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。面积 4528 平方千米。人口16万,有哈萨克、汉、维吾尔、回、锡伯等民族,其中哈萨克族占30.0%、

  • 西埠镇

    即今安徽和县西北西埠镇。清光绪《直隶和州志》卷4《关津》:西铺在“州西北二十里”。在安徽省和县中部。面积94.66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埠,人口 3790。古名历湖铺,又名状元寺,清改

  • 花港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的西南角。明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》卷4:卢园乃“宋内侍卢允升小墅,景物奇秀,有池文石甃砌,水洌而深,异鱼种集,所谓‘花港观鱼’即此地也”。

  • 万安山

    ①在今山西沁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》:万安山“在州南四十里。其地有文中子洞”。相传为隋王通读书处。②即今江苏苏州市西北阳山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一》:阳山“在长洲县西北。一名秦余杭山。一名万安山”。③在

  • 茌山

    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 ·东昌府一》: 茌山 “土脉赤坟,横亘五百余步。《府志》: 相传金、元时取土筑城,其山遂平”。

  • 朝阳岩

    在今湖南永州市西二里潇水西岸。唐元结《朝阳岩铭并序》: “以其东向,遂以朝阳命之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65永州府: 朝阳岩 “在府城西潇江之浒。岩有洞。涧自中出,流入湘江”。又称西岩。在湖南省永州市潇

  • 王盖庙

    即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驻地巴彦乌拉镇。1956年复置西乌珠穆沁旗驻此。1964年改名巴彦乌拉镇。

  • 九皋山

    一名鸣皋山。在今河南嵩县东北陆浑山以东。《清一统志·河南府一》 引《县志》谓鸣皋山“亦名九皋山”。山下有鸣皋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