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松江

松江

①古称笠泽。又名松陵江。即今江苏太湖尾闾吴淞江。晋顾夷 《吴地记》、庾阐 《扬都赋注》 与唐张守节 《史记正义》 等,皆以此为 《尚书·禹贡》三江之一。《后汉书·左慈传》: 曹操曰: “今日高会,珍羞略备,所少吴松江鲈鱼耳。” 李贤注: “松江在苏州东南,首受太湖。” 《通典》、《元和志》 吴县下皆有松江。北宋郏亶、单锷等水利书中 “松江”、“吴淞江” 已并称,“吴淞江” 或作 “吴松江”。元、明以后习称吴淞江,松江之名遂废。

②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眉州: 松江 “在州城东南。自蜀江分派,西南流绕州城,与醴泉江合,复入蜀江。江中有哭王滩。孟泉降宋入朝,国人哭送之于此,因名”。


(1)古水名。即今江苏、上海两省市境内之吴淞江。吴韦昭(《国语·越语》注)、晋郭璞(《水经注·沔水》引)、顾夷(《史记·夏本纪》正义引《吴地记》)、庾阐(《水经注·沔水》引《扬都赋》)皆以为“三江”之一。《后汉书·左慈传》“所少吴松江鲈鱼耳”,《陈书·侯瑱传》“与(侯)景战于吴松江”,此“吴松江”犹言吴地之松江,不是说江名叫吴松江。《通典》、《元和郡县志》吴县下皆有“松江”。北宋郏亶、郏乔、单锷等水利书中“松江”、“吴淞江”两名已并见,“吴淞江”或作“吴松江”。元、明以后习称吴淞江,松江之名遂废。(2)集镇名。在吉林省抚松县西部。松江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980。1936年建屯,名三道庙岭。1946年以附近松江河改今名。产人参。抚长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独居寺

    北齐天保十年 (559) 建。在今河南开封市内。北宋开宝三年 (970) 改名开宝寺。后建灵感塔于寺中,为当时著名的琉璃塔建筑。北宋末,塔、寺皆毁于金兵。北齐天保十年(559年)建,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内

  • 松林口

    在今四川小金县东日隆乡东南。《清一统志 ·懋功屯务厅》: 松林口 “在懋功屯务厅东一百八十里。地接大邑坪,为美诺咽喉。现设塘汛”。清《金川纪略》: 乾隆间,“大小金川围攻沃日土司,时(马良柱) 以威茂

  • 天同岙

    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北岑港镇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定海县:天同岙“在舟山之岑江司东南”。

  • 垂仲殿

    即噶玛霞寺。在今西藏拉萨市内。清 《西藏图考》 卷5: 垂仲殿 “在大招东半里许,寺名噶玛霞,内塑神像狞恶,有护法垂仲乃剌麻装束,仍娶妻生子,世传其术,即中华之巫类”。

  • 半站汛

    在今四川德昌县东南乐跃镇北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西昌县:“半站汛铺在县南一百四十里。”

  • 吴陈河集

    即今河南新县西北三十六里吴陈河乡。旧属光山县。民国《光山县志约稿》卷1《市集志》:吴陈河集“在城西南第六区旧通稽保,南与经扶(今新县)接界”。

  • 富浪

    一名佛朗。在今地中海东岸。《元史·郭侃传》: 戊午年 (1258),“旭烈兀命侃西渡海,收富浪”。即此。

  • 涧头集

    即今山东枣庄市南涧头集镇。旧属峄县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 峄县南有涧头集。

  • 陇城砦

    北宋庆历四年(1044)于陇城县故址筑,属秦州。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乡。金以后废。

  • 甘水驿

    唐置,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洛河南岸。唐置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洛河与甘水河会合处。为唐代长安、洛阳间南道交通驿站。《旧唐书·吕元膺传》:元膺为东都留守,“都亭驿卒五人,甘水驿卒三人”;许浑《晨装》,本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