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浙山
在今福建政和县西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政和县: 望浙山 “ 一名浙江。拔地摩天,常有云气蒙其上。宋绍兴初,范汝为作乱,居民多避其上。元季红巾为患,避此全活者甚众”。
在今福建政和县西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政和县: 望浙山 “ 一名浙江。拔地摩天,常有云气蒙其上。宋绍兴初,范汝为作乱,居民多避其上。元季红巾为患,避此全活者甚众”。
亦作桥屯隘。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洛容县: 桥邓隘 “在县北。万历二年,官兵平洛斗诸巢,贼败散,乃设兵分屯扼塞,一守桥屯隘,一守都勒隘,一守平经隘,于三板堡设堡一,屯兵戍守”。
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泰县析置,隶苏北行署区。治泰州城 (今江苏泰州市)。1949年4月至1950年苏北行署区驻此。1952年改属江苏省。简称泰。在江苏省中部、新通扬运河两岸、南濒长江。面积5790平
从今湖南宜章县东白石渡,东北通杨梅山煤矿。长13.8公里。为粤汉铁路支线。1942年动工修筑,次年建成。
即宣和堡。今宁夏中卫县东南宣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2宁夏中卫 “五百户堡” 条下: “又羚羊堡,在卫南六十里。正统元年建。”
南朝梁置,属龙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东北。隋开皇十年(590)改为乐阳县。南朝陈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东北郁江北岸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废为乐阳县。
明代在云南边地设置的六个较大土司。即车里宣慰司(治景昽,即今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)、孟养宣慰司(治今缅甸孟养)、木邦宣慰司(治今缅甸新维)、缅甸宣慰司(治今缅甸阿瓦)、八百大甸宣慰司(治今泰国清迈)和老
在今广东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。1917年孙中山于此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职。其后因受桂系军阀和政学系的挟制,被迫于1918年5月去职赴沪。1923年3月孙中山在驱逐陈炯明叛军后回到广州,于
①在今浙江杭州市西灵峰山下。明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》卷9:灵峰寺“故名鹫峰禅院,晋开运间吴越王建。宋治平间改赐今额”。②今湖北黄梅县东北乌牙山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“乌牙山上有灵峰院唐白居易所撰碑。”
在今陕西镇安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商州》: 梦谷山 “其山崇峻,常有云起”。
在今湖南沅江市西三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4常德府:刘公城“汉昭烈帝尝徇武陵、长沙、零陵、桂阳四郡,因立城于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