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景州

景州

①唐贞元二年 (786) 置,治所在弓高县(今河北阜城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城、东光县地。长庆元年 (821) 废。二年复置,大和四年(830) 又废。景福元年 (892) 复置。五代梁移治东光县 (即今县),后周显德二年 (955) 废。金初复置,仍治东光县。辖境相当今河北东光、阜城、景县、吴桥等县及山东德州市、宁津县地。大安年间改为观州。元复为景州,至元二年 (1265) 移治蓨县(今河北景县)。明洪武初省蓨县入景州。1913年改为景县。

②辽重熙中置,属南京析津府。治所在遵化县(今河北遵化市)。金废。


唐贞元二年(786年)置,治弓高县(今河北东光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东光、阜城、景县、吴桥、宁津等县及山东省德州市。五代梁移治东光县(今属河北)。五代周显德二年(955年)废。金初复置。大安年间改观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改景州,移治蓨县(今河北景县)。1913年降为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乌荼国

    在今印度奥里萨邦北部一带。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卷10:乌荼国“周七千余里。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”。

  • 裕溪河

    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南。西通巢湖,东南流至裕溪口入长江。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一》: 裕溪河“在无为州东北一百二十里,与和州分界。亦濡须水分流也。又名新裕口”。古称濡须水,又称运漕河。在安徽省中东部。是巢湖通

  • 野山关

    一名野厢关、野三关。明嘉靖年间置,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南野三河东岸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巴东县: “南有野山关巡检司,本治石柱,隆庆四年更名。”

  • 细利洼

    即今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 有专条记述。

  • 雷陂

    ①亦曰雷塘。在今江苏扬州市北十里。《汉书·景十三王传》: 江都王建 “游雷波”。颜师古注:“波读为陂。雷陂,陂名。” 《新唐书·杜佑传》: 佑为淮南节度使,“决雷陂以广灌溉,斥海濒弃地为田,积米至五十

  • 磁石山

    在今广东阳春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8南恩州: 磁石山 “在阳江 (春) 县南五里。山中出磁石。因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春县: 磁石山在“县东南三里。一峰特起,四面平陂。产磁石”。

  • 昭远县

    唐置,属真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宋废。

  • 太和岭

    ①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南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朔州鄯阳县“有太和岭”。《元史·成宗纪》:元大德四年(1300),“车驾幸上都,置西京太和岭屯田”。②在今山西代县西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③即今俄罗斯西南部、

  • 小店

    ①即今山东宁津县南小店乡。清光绪《宁津县志》卷2:“邑南十五里小店。”②即今河南延津县西北五十里小店镇。清乾隆《卫辉府志》卷8:延津县小店有集。

  • 菀水

    一作宛水。在今河南浚县西。《水经·淇水注》: “菀水上承淇水于元甫城西北,自石堰东菀城西,屈径其城南,又东南流历土军东北……菀水东南入淇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