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日思摩甸长官司
元代合普日、思摩二部置,属元江路。治所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。明初废。
元初改步日部置,治今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,属因远罗必甸司。明初废。
元代合普日、思摩二部置,属元江路。治所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。明初废。
元初改步日部置,治今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,属因远罗必甸司。明初废。
亦作大明城。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。辽统和二十五年(1007)于此兴建中京城,规模宏大。至明永乐初始废弃。遗址尚存。
即莱山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 称:齐有八神山,“六曰月主,祠之莱山”。韦昭曰:“在东莱长广县。”《孝武本纪》作“东莱”,曰:“天下名山八,而三在蛮夷,五在中国。中国华山、首山、太室、泰山、东莱,此五山黄帝
即蓝无里国。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角亚齐河下游哥打拉夜一带。《明史· 外国传六》: “南渤利,在苏门答剌之西。……永乐十年,其王马哈麻沙,遣使附苏门答剌使入贡。赐其使袭衣,赐王印诰、锦绮、罗纱、
即今广西平乐县东南张家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平乐县图:东南有张家墟。
即今四川长宁县东之长宁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长宁县: “治东西有二溪,并冷水溪,三溪合流入大江,曰三江口。又东出虞公峡曰淯溪,亦曰武宁溪,其下流入于大江。”
在今四川金川县东勒乌乡。为清代金川土司重要根据地。清乾隆四十年 (1775),征金川,攻破勒乌围,莎罗奔遁噶尔崖。事定。有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。设重兵驻防于此。即今四川省金川县东勒乌。与噶喇依(
在今四川万县市南长江中。《寰宇记》卷149万州南浦县:千金岛“在县南三里。屹立江心。石高数丈,广百步”。按《明统志》作黄金岛,“土人每淘金于此”。
俗称天桥山。在今辽宁锦州市天桥镇东南海域中。清康熙《锦州府志》卷1:大笔架山在“城西南六十里。峙海中,状如笔架。潮退见天桥,广八丈,长四里。上有朝阳寺。多飓风,屋瓦辄飘去。今存空堵。康熙十三年,察哈喇
亦名白沙场。即今四川合江县西北白沙镇。民国《合江县志》卷1:上白沙场“距城三十里。旧称白沙镇,在大江北岸。居民三百余家,贸易以米、豆为大宗,谷米多运销朱家沱,豆类多运销贡井”。
明置,属灵州守御千户所。在今宁夏灵武县南二十里。清王定安 《湘军记》 卷18: 同治九年(1876) 正月,“陕回自胡家堡窜秦渠,南距石家庄,就废堡修三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