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日思摩甸长官司
元代合普日、思摩二部置,属元江路。治所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。明初废。
元初改步日部置,治今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,属因远罗必甸司。明初废。
元代合普日、思摩二部置,属元江路。治所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。明初废。
元初改步日部置,治今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,属因远罗必甸司。明初废。
在今贵州晴隆县境。《清一统志· 兴义府》: 盘江十 一城 “在安南县盘江坡、板桥、海子、马场诸要寨地。明天启中,监司朱家民建以御苗,曰连云、曰有嘉、曰靖氛、曰恬波、曰奏肤、曰龙新、曰资孔、曰项新、曰定
在今四川开县东北温泉镇南。清咸丰《开县志》 卷13: 膏谷井 “乾隆四十七年开,煎锅二十七口”。
又名毕宏。在今河北赵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平棘县:“东南二十里有毕泓,皆永徽五年令弓志元开,以畜泄水利。”
即今安徽和县西南戚镇乡。明万历 《和州志》 卷1: 戚家桥在 “州西十二里”。
即今安徽金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丁埠镇。1929年5月6日,共产党人周维炯等人在此策动民团起义。因是日为立夏节,史称“立夏节起义”。起义旧址在丁家埠小街北端大王庙,清代原为湖北会馆。20世纪20年代是国民
①在今山西新绛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1绛州: 峨眉山 “在州南十里。《志》 云,山迤逦连闻喜、夏、猗氏、临晋、荣河诸县界,西抵黄河,东抵曲沃西境,亦曰峨眉坡,亦曰峨眉原,即中条之坡阜也”。②即峨岭。
西汉置,属天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清水县西北。东汉废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清水县北。属天水郡。东汉初废。
①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为全国十道之一。辖境相当今广东、广西、海南三省区、云南南盘江以南及越南北部地区。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置岭南道采访处置使,治所在广州 (今广东广州市)。为十五道之一。
亦名龙溪场。即今四川巫山县西北长溪河注入大宁河口处之龙溪镇。清光绪《巫山县志》卷2:龙溪场在“县东北一百五十里”。
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6复州: 青林城 “在玉沙县东北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