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略铺
在今贵州台江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镇远府》 “宛溪铺”条下: 又有 “排略铺” 等,“皆台拱同知管理”。清爱必达 《黔南识略》 卷13台拱同知:“排略寨在城西 (按,应为北) 十五里,为厅境咽喉。雍正十年官兵保据排略,副将曾长治领兵往救,大破贼,火其寨,拔营归。”
在今贵州台江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镇远府》 “宛溪铺”条下: 又有 “排略铺” 等,“皆台拱同知管理”。清爱必达 《黔南识略》 卷13台拱同知:“排略寨在城西 (按,应为北) 十五里,为厅境咽喉。雍正十年官兵保据排略,副将曾长治领兵往救,大破贼,火其寨,拔营归。”
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南。宋 《咸淳临安志》卷27昌化县: “柳相山在县 (今昌化镇) 南三十里。高一千八十丈,周回 一百三十里。东接紫溪,南入分水县。”
故地在今非洲索马里之朱巴河口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列传七》:“行步,亦与木骨都束接壤。永乐中,尝入贡。其地户口不繁,风俗颇淳。郑和至其地。”
一名融江六峒。在今广西兴安县西四十里司门前。濒临大融江。明于此设融江六峒巡司。
即今江苏通州市 (金沙镇) 西阚家庵村。清光绪 《通州直隶州志》 卷1: 东北 “二十二里曰阚家庵”。
1913年改河口县置,属川边道。治所在今四川雅江县雅砻江东岸河口乡。以位于雅砻江畔而得名。1939年属西康省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迁治西岸今雅江县 (本达宗)。1955年属四川省。在四川省西
1914年以丹东、巴底、巴旺三土司地置,属川边道。治所即今四川丹巴县。任乃强《西康图经》(地文篇)《正释·七十九·西康三十六县名义》:丹巴“包括丹东、巴底、巴旺三土司,与明正土司属鲁密二十四村,及旧屯
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)置,属禄劝州。治所在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东北五里旧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“掌鸠甸有溪绕其三面,凡数十渡, 故名, 今讹名石旧。”明正德中废入州。古县名。元至元二十六年(1
在今山东安丘市南。 《汉书·地理志》:琅邪郡灵门县有 “高䂞山”。 注: “师古曰: ‘䂞即柘字也。’”《方舆纪要》 卷35谓 “今俗呼为高望山”。
又名阑安营。即今四川汉源县 (富林镇)。清时有把总驻守。光绪 《越嶲厅志》 卷6: 同治二年(1863),石达开太平军至紫打地 (今石棉县西北安顺场),“刘蓉带兵千余扎富林营,督运粮饷,指授方略”。即
①西晋永兴初分阳羡县置,属义兴郡。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北五十里。隋开皇九年 (589)废。唐武德七年 (624) 复置,属南兴州。八年(625) 又废。②十六国前凉置,属晋兴郡。治所即今甘肃积石山保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