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成周

成周

西周初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营建。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至王城公园一带。《尚书·洛诰》:周公曰,“我乃卜涧水东、瀍水西,惟洛食。我又卜瀍水东,亦惟洛食”。即此。20世纪60年代陕西宝鸡出土的“何尊”长篇铭文中即说到成王“初宅于成周”。据《水经·谷水注》引《公羊传》何休注:“名为成周者,周道始成,王所都也。”因为王都在此,后来也称王城。其东的洛邑故址,无疑也是成周的一部分,被称为下都。平王东迁洛邑后,王城为国都,为了与王城相区别,东边的下都便渐渐取代了成周之名。《左传》:昭公三十二年(前510),“王使富辛与石张如晋,请城成周”。即此。战国时改名洛阳城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庞公渡

    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潜江县: 庞公渡 “在县西北二里。以后汉末庞德公名。为一县往来之津要”。

  • 岭南节度使

    唐方镇名。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置岭南五府经略讨击使司,为玄宗时边防十节度经略使之一。开元后治所在广州 (今广东广州市)。直辖广管诸州县,相当今广东大部分地区,兼领桂管、邕管、容管、安南四管之地。

  • 吕四场

    北宋太平兴国间置,即今江苏启东市北吕四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海门县:吕四场“俗传以吕仙四至此而名”。《嘉靖东南平倭通录》:嘉靖三十四年(1555),倭寇“流劫狼山、利河等镇, 吕四、余西等场”。清置巡

  • 安定镇

    金置,属蒲台县。在今山东滨州市南二十六里旧镇。(1)在北京市大兴区东南部。面积77.6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安营,人口860。镇区明已成村。传清乾隆帝巡幸至此,赐名安定;又名小营。明、清属

  • 惠来场

    在今广东惠来县东南沿海地区。产海盐。明嘉靖初,设隆井盐场于练江村。清于此设盐课司。民国于此地设场知事。

  • 苏斡延

    又作双阳、双杨、刷烟。即今吉林双阳县(双阳镇)。清宣统二年(1910)置双阳县于此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2:双阳“县治濒于双阳河,土名苏斡延。满州古地名,满语浊流也”。

  • 东征阵亡烈士墓

    又称“小黄花岗”。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长洲岛黄埔军校旧址西南。1925年国民革命军为消灭盘据在东江一带的陈炯明等军阀的残余势力,先后两次东征。同年12月,军校在附近山岗修建大型墓园,以安葬为国捐躯的

  • 余甘渡

    即今四川泸州市东北小市渡,为沱江津渡。以旧时有余甘树,故名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3泸州:余甘渡,“余甘碧实圆脆,峰门渡口倚岸成林。鲁国先生题泸川县楼,所谓余甘渡头客艇是也”。

  • 东新蔡郡

    北魏太和十九年(495)置,属东豫州。治所在固始县(今河南固始县东北)。南朝梁大通元年(527)属西豫州,太清元年(547)属淮州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仍属东豫州。北齐废。

  • 上川郡

    南朝梁大同元年(535)置,为华州治。治所在淮安县(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)。隋开皇初废。南朝梁置,治淮安县(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桐柏县。隋开皇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