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明县
1913年裁厦门厅改县并易名,为福建南路道治。1914年为厦门道治。治所即今福建厦门市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35年撤销,原城区及鼓浪屿区并入厦门市,禾山区划归同安县。
旧县名。1913年由厦门厅改县并改名,县名源于清初郑成功在此抗清,将“中左所”更名“思明州”,以明志。治今福建省厦门市城区。1933年裁撤,改设厦门市(1933年内政部批准,1935年正式设市)。将原思明县城区(厦门警区)及鼓浪屿区入厦门市,禾山区归同安县。
1913年裁厦门厅改县并易名,为福建南路道治。1914年为厦门道治。治所即今福建厦门市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35年撤销,原城区及鼓浪屿区并入厦门市,禾山区划归同安县。
旧县名。1913年由厦门厅改县并改名,县名源于清初郑成功在此抗清,将“中左所”更名“思明州”,以明志。治今福建省厦门市城区。1933年裁撤,改设厦门市(1933年内政部批准,1935年正式设市)。将原思明县城区(厦门警区)及鼓浪屿区入厦门市,禾山区归同安县。
即今云南彝良县南洛泽河镇。因洛泽河为名。清有外委总驻守。彝语 “洛” 或作 “倮”,意为石头; “泽” 意为伙伴。“洛泽河” 即石头多的河。
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。唐李白、南宋周必大皆曾游此。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西南。唐李白、南宋周必大皆曾游此。
元置,治所在今泰国北部难府北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府。后废。
即苦峪城。在今甘肃安西县东南桥子乡南。
①元置,属永昌路。治所即今甘肃永登县。明洪武十年(1377)改为庄浪卫。②明洪武八年(1375)降庄浪州为县,属静宁州。治所即今甘肃庄浪县西北南湖镇。清乾隆四十三年(1778)省入隆德县。民国初复置,
1940年伪满由土默特右旗析置,治所在北票街(今辽宁北票市)。
即今四川沐川县西北金星乡 (茨利坝)。清乾隆 《屏山县志》 卷1: 茨黎乡在 “县东北二百二十里”。产铁,清乾隆间曾开采。
隋大业六年 (610) 置,为珠崖郡治。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舍城县: “以舍城水名。” 唐武德四年 (621) 为崖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为珠崖郡治,乾元元年 (7
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常熟县: 耿泾 “在县东北五十里。南通梅李塘。又北接崔浦,复分流北出,与崔浦并注大江。县境三十六浦,崔浦、耿泾,皆要口也”。
在今浙江安吉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安吉州:杨子湖“在州(治今安城镇)北二十里。诸溪涧之水,汇流而成湖。又东会邸阁水,合于苕溪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