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思恩县

思恩县

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环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。北宋熙宁八年(1075) 属宜州。徙治带溪砦 (今县北),元丰六年(1083) 复徙旧治。南宋属庆远府。元属庆远南丹安抚司,移治今环江县西环江上环江洲。明属庆远府,永乐二十二年 (1424) 迁清潭村 (今县东南清潭村),宣德三年 (1428) 迁白面山寨,成化八年 (1472) 迁欧家山 (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)。正德元年 (1506)改属河池州。清属庆远府,顺治九年 (1652) 迁治清潭村,十五年 (1658) 还治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。民国初属广西柳江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1年和宜北县合并为环江县。


古旧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。属环州。北宋熙宁八年(1075年)属宜州,移治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,元丰六年(1083年)还故治。元属庆远南丹溪洞安抚司,又迁治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环江上之环江洲。明先后属庆远府、河池州,永乐二十二年(1424年)迁至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南清潭,成化八年(1472年)又迁治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。清属庆远府,顺治九年(1652年)复迁治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,十五年还治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。1951年改置环江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烟台 (臺) 山

    一名藤山。即今福建福州市仓山区藤峰。《藤山志》: “藤山,一名烟台山。” 元时曾在藤峰顶设立烽烟台,作为报警之用,烟台山以此得名。明王应山 《闽都记》 卷14: “藤山其脉一起一伏,如瓜引藤,亘五、六

  • 乐游山

    即碣石山。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十里仙台山娘娘顶。《魏书·高宗纪》:太安四年(458)二月,“丙子,登碣石山,观沧海,大飨群臣于山下,班赏进爵各有差。改碣石山为乐游山,筑坛记行于海滨”。即此。

  • 具水

    即巨洋水,亦即今之弥河。源出今山东临朐县沂山西麓,北流径临朐县东,又北经青州市东,又东北流径寿光县界,东北入海。《国语·楚语下》: “昔齐驺马繻以胡公入于具水。” 即此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 “巨洋水

  • 彭城堰

    又名彭城闸。在今陕西高陵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京兆府高陵县: “有古白渠,宝历元年,令刘仁师请更水道,渠成,名刘公,堰曰彭城。”

  • 孛罗埚

    亦名孛罗铺。明置,属盖州卫。即今辽宁大石桥市博洛镇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《盖州卫图》:卫东北有孛罗埚山墩。

  • 多功河

    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天全六番招讨司:“南有和水、一名始阳河,亦名多功河,流入雅州青衣江。”

  • 桐城

    福建泉州市的别称。因筑城时环城皆植刺桐,故号桐城。又作刺桐城。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别称。因城内多植刺桐树,故名。

  • 巫溪县

    1914年改大宁县置,属四川川东道。治所在今四川巫溪县。取巫溪水(大宁水)为名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在重庆市东北部,与陕西、湖北两省相邻。面积 4030 平方千米。人口51.6万。辖10镇、47乡。

  • 鸭池汛

    清置,在今贵州黔西县东南五十里鸭池河滨鸭池乡。为往来通道。旧有外委驻守。

  • 枣园

    ①即今河北临西县东北四十五里枣园乡。民国 《临清县志》 卷1: 第五区有枣园。②在今山东无棣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海丰县: 枣园在 “县西北十里。大河东决,尝涨溢于此。成化二十年,伐木为桥,以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