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绥市
1937年归绥沦陷后, 日伪曾改设厚和特别市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为归绥市,为绥远省会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改名呼和浩特市。
旧市名。1948年由归绥县城区设置,隶绥远省。1954年改名呼和浩特市,改属内蒙古自治区。
1937年归绥沦陷后, 日伪曾改设厚和特别市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为归绥市,为绥远省会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改名呼和浩特市。
旧市名。1948年由归绥县城区设置,隶绥远省。1954年改名呼和浩特市,改属内蒙古自治区。
唐万岁通天元年 (696) 改渔阳军置,在今北京市密云县。开元十九年 (731) 废。
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西长山子、南长山子一带。后金天聪五年(1631), 明军阵于长山口,皇太极督兵三万击之。即此。在今辽宁省凌海市西南西长山子、南长山子一带。后金天聪五年(1631年),明兵阵于长山口,
西汉置,属酒泉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玉门市西北玉门镇附近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恭传》: 黄初元年 (220),“恭即遣从弟华攻酒泉沙头、乾齐二县”。晋改属敦煌郡。北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玉门市西北。
又名邕奴。在今河北霸州市、永清、文安、大城及天津市静海县之间。《寰宇记》 卷69: “ 《水经注》 云: 雍奴亦薮泽之名。四面有水曰雍,澄而不流曰奴。” 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 “水之南,南极滹沱,西至
①在今山西天镇县城西街。始建于唐。原名法华寺。辽开泰八年 (1019) 曾大修。明宣德五年 (1430) 千户熊谅奏改今名。②在今江苏淮阴市。清雍正十三年奉旨动帑兴修,乾隆四年 (1739) 建成。为
即今陕西延川县西南文安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延川县:文安驿“为延绥往来之通道”。北魏时为文安郡、文安县治。
在今广东广州市西。《元和志》卷34南海县:陆贾故城“在县西十四里。贾之来也,佗不即前,贾故为城以待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南海县:陆贾城,“《志》云:贾使南越时筑。一云赵佗馆贾于此”。
即蒙古车臣汗部左翼左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巴颜乌拉东南。
①在今河北卢龙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卢龙县:十八里铺“建文四年,辽东兵攻永平,燕将谷祥过小河,拒却之于十八里铺”。即此。②即今陕西汉中市东铺镇。清乾隆《南郑县志》卷3:东乡有十八里铺。光绪《陕西全省
西汉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在今广西苍梧县西北五十里人和镇孟陵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藤州。贞观八年 (634) 改为孟陵县,属梧州。北宋开宝四年 (971) 并入苍梧县。古县名。汉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