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张村镇

张村镇

①北宋置,属穰县。即今河南邓州市西北二十八里张村镇。

②清置,属鄜州。即今陕西富县西南张村驿镇。


(1)在山西省平陆县西部。面积98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张村。人口970。元代张姓首居,故名。1949年属第一区,1953年设张村乡,1958年属火箭公社,1961年析置张村公社,1984年建乡,1994年改镇。2001年老城乡并入。产小麦、棉花、玉米,盛产苹果。有水表、密封圈、石灰、砖瓦等厂场。平常公路经此。黄河太阳渡口沟通晋、豫。(2)在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西部。面积64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张村,人口1.1万。明永乐年间,姜姓由威海卫城里来此定居,后因谐音传为张村。1950年设双岛、莱海、里口、皂河四乡。1956年四乡合并为张村乡。1958年8月并入田村乡,同年9月属四村公社。1984年析置张村镇。张村河发源于此,其上游有里口水库。近海地带植有防风固沙林带,是双岛林场所在地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花生、苹果。有化工机械、塑料等厂。石烟和烟威公路经此。西部滨海地带是威海环翠省级旅游度假区所在地,附近有姜南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(3)在安徽省利辛县西北部。面积90平方千米。人口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张村,人口 9000。古为驿铺,居民多张姓,得名张村铺。置镇后改今名。1949年置张村镇。1957年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设乡。1985年复置镇。1992年三里湾乡、柳西乡并入。产棉花、烤烟。有农机、轮窑、面粉、水泥预制件、酱菜、印刷等厂社。为县北农副产品集散地。萧淮、利界公路交会于此。(4)在河南省邓州市西北部。面积78.1平方千米。人口6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张村,人口 6520。因姓氏得名。1951年建区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改乡,199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大豆、烟叶等。有麻纺、塑料、石灰、皮革、壁毯、玉雕等厂。确内公路经此。古迹有西汉冠军县城遗址、霍去病墓、南北朝彩色画像砖墓、东汉贾复墓、宋贾黯墓等。(5)在河南省渑池县西部。面积52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张村,人口870。因姓氏得名。传为秦相张仪故里,曾名张仪村。1960年建公社,1984年改乡,1995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等。有煤矿和铝矿。有公路通县城。(6)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东南部。面积58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麻岭子,人口 2490。镇以原驻地张村得名。1950年设张村乡,1961年设公社,1984年复设乡。1996年与碾子凹乡合并设张村镇。产玉米、小麦、稻。有锑矿。312国道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麻姑山

    ①一名花姑山。在今安徽宣州市东三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9宁国府: 麻姑山 “在宣城县三十五里。高袤与敬亭山等。麻姑修道于此飙举,有仙坛、丹灶存焉。《九域志》 云,亦曰花姑山”。②在今江西南城县西南。

  • 沈庄镇

    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三十八里沈庄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沈庄镇“相传为元末富人沈万三田庄”,故名。

  • 野马冈

    在今河南安阳县北三十三里。《北齐书·神武纪》: 北魏永熙元年 (532),尒朱兆败于韩陵,“高季式以七骑追奔,度野马冈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北。北魏末高欢败尔朱天光于韩陵山,遣高李式追击度野马冈,

  • 平而关

    一名平南关。即今广西凭祥市西北四十六里平而关,西接越南界。《清史稿·越南传》:乾隆九年(1744),两广总督马尔泰奏言:“至平而、水口两关,通太源、牧马等地,宜设立铁链横江拦截,逢五、十日开一面以通商

  • 陕甘宁边区

    原为陕甘革命根据地。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,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,并为中共中央所在地。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,陕甘革命根据地改名为陕甘宁边区,治

  • 平拔镇

    北宋初置,属京山县。即今湖北京山县东北七十四里坪坝镇。

  • 和龙峪

    又名大拉子、大砬子。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南智新镇。清设分防经历于此。《清史稿· 地理志》 和龙县: “光绪十一年,吉韩通商,和龙峪与光霁峪西步江互市。二十八年,置分防经历,属延吉。”

  • 刘家市

    即今江西湖口县南流芳乡。《清一统志·九江府二》:刘家市“在湖口县南四十里。商旅居民极为繁盛。都昌、湖口二县俱贸易于此”。

  • 打虎山

    即今辽宁黑山县大虎山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新民府镇安县:京奉铁路在县境有四站,打虎山为一站。

  • 竹林寺

    ①在今北京市宣武区三庙街西。始建于辽清宁八年(1062)。金熙宗时改为驸马宫。明景泰二年(1451)重建,复名竹林寺。②东晋大兴四年(321)建,即今江苏镇江市南郊磨笄山下鹤林寺。《宋书·戴顒传》: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