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阳镇
又作宏阳镇。唐初置,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三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六年(623),“高开道所部弘阳、统漠二镇来降”。即此。
古镇名。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六年(623年),“高开道所部弘阳、统汉二镇来降”,即此。
又作宏阳镇。唐初置,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三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六年(623),“高开道所部弘阳、统漠二镇来降”。即此。
古镇名。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六年(623年),“高开道所部弘阳、统汉二镇来降”,即此。
又名驹石室、龙岩洞。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92宜兴县: 国山 “山东北有两重石洞,土人呼为石室。周幽王二十四年忽开,可容千人。又有石柱,呼为玉柱”。今洞面积五千多平方米,长八百多米,有上、
元置,即今福建古田县南旧水口。明改为驿。
即今江西宁都县南二十里竹笮乡。清道光《宁都直隶州志》卷4:有竹笮嵊墟。
西汉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即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乡。东汉改为当涂县。
①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常林县(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下湾镇)。六年 (623) 改为绣州。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华池县 (今甘肃华池县东南华池)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③唐贞观
西汉时皮山国都城。在今新疆皮山县东南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“皮山国,王治皮山城,去长安万五十里。……西北通莎车三百八十里。”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于阗西南三百八十里有皮山
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。《水经·漻水注》:“漻水北出大义山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83随州:大义山“在州东北。几环百里,民居其间,贫富自相取足,有义风。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随州:大义山“在州北百五十里。周
①即今福建清流县之九龙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清流县: 清溪 “在县城北。其上源即宁化县之大溪也。流经县西北高地岭,萦回五十里,澄清如练,南至县治西南,绕城环抱三折,经渔沧潭,下九龙滩入延平府永安县界”
在今安徽泾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泾县: “柏山而南五里为琴高山,以晋处士琴高隐此而名。峭壁屹立,下临深渊。其上岩洞甚胜。”
在今贵州都匀市东。《明史·贵州土司传》:弘治二年(1489),“苗‘贼’七千人攻围杨安堡,都指挥刘英统兵觇之,为所困。命镇巡官往援,乃得出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