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弘农郡

弘农郡

①西汉元鼎四年(前113)置,治所在弘农县(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、宜阳以西的洛、伊、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、社川河上游、丹江流域。东汉以后辖境逐步缩小。灵帝刘宏避讳改为恒农郡。西晋复为弘农郡。十六国前秦徙治陕城(今河南三门峡门市西陕县老城)。北魏拓跋弘天安元年(466)避讳改为恒农郡。永熙三年(534)析置西恒农郡,治所在恒农县(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)。北周改西恒农郡为弘农郡。隋初废。大业三年(607)复置,治所在弘农县(今灵宝市)。义宁元年(617)改为凤林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为鼎州,贞观八年(634)废入虢州。天宝元年(742)改虢州为弘农郡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为虢州。

②东晋成帝时侨置,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东。后改为弘农县。

③南朝宋侨置,属雍州。寄治五垄(今湖北襄阳县境)。西魏废。

④南朝宋明帝末侨置,属雍州,寄治五垄(今河南淅川县东南九十四里厚坡镇)。北魏改恒农郡。


西汉元鼎四年(前113年)置,治弘农县(今河南灵宝市北)。取弘大农桑为名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,宜阳以西的洛、伊、淅川等流域及陕西省洛水、杜川河上游、丹江流域。东汉灵帝后至北周,曾改名恒农郡。晋以后辖境渐小。隋初废,大业初复置,义宁元年(617年)改名凤林郡。汉设铁官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城山

    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58恩州阳江县:“恩平江自州界平城山流经县东,下入新会县界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89南恩州:平城山“在阳江县东旧恩平县西北”。

  • 石岩山

    ①在今湖北安陆市西南涢水西岸。《晋书·张昌传》:太安二年(303),“昌于安陆县石岩山屯聚,去郡八十里,诸流人及避戍役者多往从之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32引《荆州记》云:“安陆县南十五里有石岩山,北临涢水

  • 龙口集

    即今河南新蔡县北三十八里龙口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2:咸丰八年(1858)一月,清军“退守新蔡之龙口集”。

  • 历城

    ①北魏称西汉历乡故城为历城。在今河北宁晋县东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瘿遥县有历城。②在今宁夏陶乐县西南。汉为浑怀障,北魏太和初徙历下(今山东济南市)民居此,遂称历城。③在今甘肃西和县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

  • 玛展窝集

    亦作密占窝集。在今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玛展窝集“在宁古塔城西北一百二十里”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9宁古塔城:玛展窝集“密占河发源于此,密占、玛展声转字通,非两地也”。

  • 木瓜堡

    北宋置,属环州。即今陕西定边县南木瓜城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庆阳府环县:木瓜堡,“《志》云:旁有木瓜山,因名。明正德四年,寇入花马池,总兵马昂与亦孛耒战于木瓜山诸处,颇有斩获。即此”。

  • 夹浦

    在今江苏吴江市北。西连鲇鱼口水,东接吴淞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吴江县“鲇鱼口”条下:“其东北出者曰夹浦,在县北二十里,入长洲县界。嘉靖三十二年,倭赋自夹浦转至三里桥,登岸焚掠,进逼县城。复转掠八

  • 白云湖

    在今山东章丘市北。即淯河之下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章丘县:白云湖在“县(章丘县旧治)西北七里。周六十里。俗名刘郎中泊,流合小清河。湖中多鱼、藕、菱芡、蒲苇之利。洪武中,设河泊所于此,寻革”。

  • 白沙汛

    ①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东北太保镇白沙村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连山厅图:东北有白沙汛。②在今广东海丰县东热水西岸,道通陆丰县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海丰县图有白沙汛。

  • 拨换河

    即今新疆温宿县西北之库玛拉河,为阿克苏河上源之一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: 拨换城 “乃西北渡拨换河、中河,距思浑河百二十里,至小石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