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江王国
西汉文帝十六年(前164)分淮南王国置,都舒县(今安徽庐江县西南)。景帝四年(前153)徙庐江王为衡山王。武帝元狩初,衡山国除,以旧名改衡山王国为庐江郡。
西汉文帝十六年(前164)分淮南王国置,都舒县(今安徽庐江县西南)。景帝四年(前153)徙庐江王为衡山王。武帝元狩初,衡山国除,以旧名改衡山王国为庐江郡。
即今山西和顺县南梁余河。源出山西和顺县西北石猴岭,东南流入清漳水。《水经· 清漳水注》: 梁榆水 “出梁榆城西大嵰山,水有二源,……其水左合北水,北水又东南入于清漳”。
即今浙江慈溪市东南十里彭桥乡。旧属余姚县。清光绪 《余姚县志》 卷1 《市肆》 有彭桥市。
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一》: 钓鱼峰 “在渭南县东南十七里。峰东滨赤水。相传王嘉尝钓于此”。
明置,属建昌卫。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“北有泸沽巡检司,即故泸沽县也。” 清裁巡司,冕山营设把总驻防于此。
民国置,即今山东商河县东北龙桑寺镇。民国《商河县志》卷2:龙桑寺“在城东三十里”。镇因寺名。在山东省商河县东北部。面积32.8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桑寺,人口 1000。传新莽末刘秀兵
在今湖南保靖县东。《元和志》卷30三亭县:“酉水南有龙标故城,蜀将马德信所筑。其城甚宽大,在龙标山。”
北宋置,属费县。在今山东平邑县东北十二里大三阳。明置巡司于此。(1)古镇名。在今山东省平邑县东北。清曾置巡检司于此。(2)今镇名。在海南省五指山市北部。面积306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什
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北南川河畔。一说在湟中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地·西宁府二》: 南川营 “在西宁县南五十里。旧名伏羌堡,明嘉靖十四年筑城,周三里有奇,南去暗门边墙三十里。本朝初设守备,今改都司”。又称伏羌堡。
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置,治所即今江西宜春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28: 袁州 “因袁山为名”。大业初改为宜春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为袁州,并以宜春县 (今宜春市) 为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
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番州。治所在今广东曲江县西南。寻属东衡州。贞观八年(634)废入曲江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西南。属番州,后改属韶州。贞观八年(634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