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

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

在今四川广元市区北八里嘉陵江东岸。原为古蜀道上的“石柜阁”。始建于南北朝,迄清咸丰年间。以隋唐居多。原有造像一万七千余尊, 1935—1936年修川陕公路,毁去大半。现有石刻南北长200余米,最高处约40余米。共有龛窟四百余个,造像七千余尊。高低错落,多达十三层。像大者高4米余,小者仅1.5厘米。另有题记碑刻六十余幅。主要龛窟有大云洞、大佛洞、三世佛窟、牟尼阁、千佛洞等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四川省广元市区北4千米嘉陵江东岸。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宏伟的石窟群。据清咸丰四年(1854年)石刻题记,全崖佛像总数1.7万余躯。1935—1938年修川陕公路,毁造像一半以上。现有石刻南北长200余米,最高处约40余米。共有龛窟400余个,7000余尊。龛窟重叠密布,多者13层。有南北朝、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的作品,以唐代居多。大佛洞高约5.4米,为最早洞窟之一。刻一佛、二弟子、二菩萨像。主像头部残缺,左右壁的菩萨像身躯肥硕颀长,束双髻,肩有披风,在身前十字相交。二弟子,头小身长,衣纹紧裹,富有质感。睡佛洞,中刻释迦涅槃像,后刻娑罗双树及天龙八部组成双柱,直连洞顶,设计巧妙,颇具美学与力学效果。大云洞的佛像和观音像,以及附近毗卢佛龛及释迦坐像龛,雕刻精美,为唐代作品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造像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家山驿

    明洪武三年 (1370) 置,属广州府东莞县。在今广东东莞市东北黄家山。

  • 黄后 (後) 店

    亦名黄花店。即今天津市武清县西黄花店乡。清乾隆 《武清县志》 卷1: 皇后店集 “在县南四十里”。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6武清县图: 南有黄花店,驻外委。

  • 清杨铁路

    从江苏清江浦 (今淮阴市) 西至杨庄。长17.3公里。清宣统元年 (1909) 动工修建,1911年建成。次年被拆除。

  • 大理路

    蒙古至元七年(1270)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太和县(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及保山、腾冲、泸水、施甸等市县地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废为府。蒙古至元七

  • 竿山

    俗称北竿山。又名北干山、竹竿山。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三十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青浦县: 干山 “昔时土宜美箭,因名”。

  • 北巴郡

    即北巴西郡。治所在阆中县(今四川阆中市)。

  • 保安铺

    即今浙江江山市西南保安乡。清同治 《江山县志》 卷2: 保安铺在 “南九十五里”。

  • 卫城市

    即吉多铺。今湖南花垣县西南五十七里吉卫镇。旧为永绥厅治。

  • 汉阳

    在今福建浦城县北。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: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)武帝用兵东越,故“越衍侯吴阳以其邑七百人反,攻越军于汉阳”,即此。

  • 赤河

    ①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。亦黄河支流。《宋史·河渠一》:“自周显德初,大决东平之杨刘,宰相李谷监治堤, 自阳谷抵张秋口以遏之,水患少息。然决河不复故道,离而为赤河。”乾德二年(964),“赤河决东平之竹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