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远县

平远县

①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)由广东之程乡、兴宁,福建之武平、上杭,江西之安远等县地析置,属江西赣州府。治所在林子营(今广东平远县北仁居镇)。四十二年还闽、赣地,止以兴宁、程乡地置县,属潮州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平远县:“以接壤于武平、安远,因名。”清属嘉应州。民国初属广东潮循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54年迁大柘镇(即今平远县治)。

②清同治十二年(1873)置,属固原州。治所在下马关(今宁夏同心县东北下马关镇)。1913年改名镇戎县。

③1913年改平远州置,属贵州贵西道。治所即今贵州织金县。1914年因与广东省平远县重名,改名织金县。


(1)古旧县名。清同治十三年(1874年)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北下马关(平远)。属固原州。1914年因与广东、贵州两省平远县重名,改名镇戎县。(2)旧县名。1913年由平远州改置,治今贵州省织金县驻地城关镇。因与广东、甘肃两省平远县重名,1914年更名织金县。(3)今县名。在广东省东北部,邻接江西、福建两省。属梅州市。面积 1432 平方千米。人口25.1万。辖16镇。县人民政府驻大柘镇。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析闽之武平、上杭,赣之安远,粤之兴宁三邑边地并程乡县豪居都置县,治仁居,属江西赣州府。因介于平武、安远二县之间,各取一字名平远。亦有“平定远方”之意。嘉靖四十二年还闽、赣三县地,分程乡之义化、长田、石窟三都及兴宁大信一里入平远县,属潮州府。清初仍之。雍正十一年(1733年)改属嘉应州。1914年属潮循道。1920年属广东省。1949年属兴梅专区。1951年大信一里还归兴宁县,1952年并入蕉岭县,属粤东行政区。1954年复设县,迁治大柘镇。1959年并入兴宁县,属汕头专区。1961年恢复平远县,仍属汕头专区。1965年改属梅县专区,1970年属梅县地区,1988年改属梅州市。山地地形。地表起伏大,自北向南分属差干河、柚树河、石正河谷地。西北部的项山甑最高,海拔 1529.8 米。河短流急,富水力资源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稻、甘薯,还产花生、大豆、木薯、烟草、茶叶和水果。多马尾松、杉、荷、樟、毛竹等和油茶、油桐,为省重点用材林和油茶生产基地。特产香菇、黑木耳、锅笃茶、南台酒。矿产以铁、煤和石灰石储量较大。工业主要有液晶、电力、采煤、化学、机械、建材、林化、食品、造纸等。多小水电站,是全国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。205国道和平松、平三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石正凌风塔。南台山、五指石为旅游风景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章洛山

    即洛通山。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什邡县: 章山 “又名章洛山,亦曰杨村山。上有风火二洞。《志》 云: 县北六十里有高境关,关外即章洛山也”。

  • 马剌长官司

    明永乐五年(1407)置,属盐井卫。治所在今四川盐边县西北惠民乡(长官司)。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改为副长官司。

  • 玉液泉

   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延庆州:玉液泉“在州城西南,元时取以造酒,因名。其水西流入清水河”。

  • 昆 (崑) 承湖

    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南五里。《越绝书》 卷2: “昆湖周七十六顷一亩。去县七十五里。一名隐湖。” 明王鏊 《姑苏志》 卷10: “昆承湖或云昆湖,在昆山北。承湖在昆山西北。二湖合而为一,亦名八字湖,纵广各

  • 五虎涧

    在今山西垣曲县南六十五里五福涧村。黄河渡口。明嘉靖时置千总于此。又名五福涧。即今山西省垣曲县南五福涧。为古黄河津渡,明嘉靖时置千总于此,以防矿徒。

  • 青龙县

    1933年改都山设治局置,属热河省。治所在大障子 (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)。县以青龙河得名。1956年属河北省。1986年改设青龙满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33年由都山设治局升置。治今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

  • 都宁县

    ①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纳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南境。《寰宇记》 卷88泸州: “南至土纳州都宁县三百二十里。” 天宝元年 (742) 属都宁郡,乾元元年 (758) 属纳州。后废。②唐置,属

  • 黄浦溪

    ①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北黄浦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宝应县: 黄浦溪,“县北二十里有黄浦镇,南通运河,东接凌溪,又东北入射阳湖”。②即今广东五华县西北潭下河,为五华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长乐县:

  • 清水铺场

    即今四川仁寿县西北七十里清水乡。清光绪 《补纂仁寿县志》 卷1: 东北顺河乡五甲有清水铺。

  • 勿拔国

    故地在今阿曼南部之米尔巴特一带。旧说在今阿曼北部之苏哈尔。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卷上:“勿拔国边海,有陆道可到大食。王紫棠色,缠头衣衫。遵大食教度为事。”其地为古代东西方海舶所经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