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常山郡

常山郡

西汉文帝元年 (前179),为避文帝刘恒讳,改恒山郡为常山郡。治所在真定县 (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)。景帝五年 (前152) 改为国。武帝元鼎三年 (前114) 复改为郡。四年移治元氏县 (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十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唐河以南,曲阳、栾城、赵县以西 (正定、石家庄除外),内丘以北地。东汉改为常山国,辖境略大。三国魏复为郡,还治真定县。其后辖境缩小。北魏又移治九门县 (今藁城市西北二十四里)。隋初废。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改恒州为常山郡,治真定县 (今正定县)。


西汉文帝元年(前179年)改恒山郡置,治真定县(今河北正定县南),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唐河县以南,曲阳、赵县以西、内丘以北地。景帝五年(前152年)改置为国。武帝元鼎三年(前114年)复为郡。东汉初改为国,治元氏(今河北元氏县西)。三国魏复为郡。西晋移治真定。其后辖境减缩。隋初废。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恒州为常山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飞英寺

    在今浙江湖州市城区北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湖州府:飞英寺“在府东北二里。唐咸通中建,寺西有舍利石塔,高九层,登之则川原城郭了如指掌”。寺内飞英塔系塔中建塔,实属罕见。

  • 感王寨

    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南三十五里感王镇。《清史稿·宋庆传》: 光绪二十年 (1894),中日甲午之战,“日军西陷海城,庆亟赴之,击敌感王寨”。

  • 冶岭山

    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四十里九回山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浊水“出广县为山,世谓之冶岭山”。

  • 景里洲

    即景洲。在今湖北荆沙市荆江州区 (故江陵县) 西南长江水中。《寰宇记》 卷146江陵县:景里洲 “三国魏将夏侯尚围南郡,作浮桥渡景里洲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江陵县 “燕尾洲” 条引 《通志》: “江

  • 余汗县

    又作余干县。西汉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北,后徙治今余干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余汗注:“应劭曰,汗音干。”三国吴改属鄱阳郡。南朝宋改为余干。《元和志》卷28饶州:余干县“汉余汗县,淮南

  • 君堂村墟

    即今广东恩平市东北君堂镇。清道光《恩平县志》卷4:“墟市”有志君堂墟。

  • 京口埭

    在今江苏镇江市北江南河入江口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丹徒县: “开元二十二年,刺史齐澣以州北隔江,舟行绕瓜步,回远六十里,多风涛,乃于京口埭下直趋渡江二十里开伊娄河。”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江南河入江口。用

  • 岐阳宫

    在今陕西凤翔县东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2凤翔府(岐州):“后魏太武帝于今州理东五里筑雍城镇,文帝改镇为岐州。隋开皇元年,于州城内置岐阳宫,岐州移于今理。”

  • 猿居山

    在今广东封开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4封州: 猿居山 “在县北二十里。山多猿猱”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: 猿居山 “在封川县北三十里。一名猿岭。平冈漫坡,或起或伏。上多林木,猿狖所居。有猿岭径”。

  • 梁山泊

    亦作梁山泺。在今山东梁山、郓城、巨野等县间。今梁山县治南梁山,原在巨野泽北岸不远,五代时泽面北移,后晋开运元年 (944) 黄河在滑州决口,河水泻入原巨野泽区,环梁山皆成巨浸,始称梁山泊。《资治通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