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乐堡
①明置,属宁夏中卫。即今宁夏中卫县西南常乐镇。后废。
②一作长乐堡。即今陕西榆林市东常乐堡。《清一统志·榆林府二》: 常乐堡,“明成化初,巡抚卢祥于今堡南二十里创筑。弘治二年,巡抚刘忠因其地沙积无水,徙建于此。城在平川,周三里五十步,门三,为极冲中地。本朝初设守备。雍正十年改设都司。乾隆二十九年裁,设有把总分防”。
①明置,属宁夏中卫。即今宁夏中卫县西南常乐镇。后废。
②一作长乐堡。即今陕西榆林市东常乐堡。《清一统志·榆林府二》: 常乐堡,“明成化初,巡抚卢祥于今堡南二十里创筑。弘治二年,巡抚刘忠因其地沙积无水,徙建于此。城在平川,周三里五十步,门三,为极冲中地。本朝初设守备。雍正十年改设都司。乾隆二十九年裁,设有把总分防”。
①即隆州。西魏置,治所在阆中县 (今四川阆中市)。②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衡州置,治所在崇义县 (今湖南桑植县)。大业初废。③唐武德五年 (622) 分饶乐郡都督府置,为羁縻州,处奚可汗部落,属
在今四川成都平原北部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7成都府: 清白江 “在新繁县北一十里。宋赵抃过此,尝曰: 吾志如此江清白,虽万类混淆,其中不少浊也,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成都府一》: 清白江 “自灌县南分沱江
即今安徽歙县东北之昌源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歙县: 绵溪水 “在县东南五十里。源出绩溪县佛沦岭,下流入新安江。亦有灌溉之利”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》: 绵溪水 “东南流,径歙县东南五十里,达深渡,入新
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埭头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) 置巡司于此,后废。《明通鉴》: 嘉靖四十二年 (1563) 二月,“福建兴化府倭结寨于峙头,与都指挥欧阳深相距,久之不出”,即此。清时为峙头镇。即今福
秦、汉时期的一条民间商道。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: 西汉元狩元年 (前122),“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,言居大夏时见蜀布、邛竹杖,使问所从来,曰 ‘从东南身毒国,可数千里,得蜀贾人市’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
明永乐十一年 (1413) 置,直隶后军都督府。治所即今河北涿州市。后废。明永乐中置,治今河北省涿州市。属后军都督府。清顺治九年(1652年)省入涿鹿卫。
1914年析安达县置,属黑龙江省龙江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林甸县。1917年改为林甸县。1914年置,治大林家甸(今黑龙江林甸县林甸镇)。1917年升县。
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四十里古城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 黄帝 “邑于涿鹿之阿”。即此。
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驻地乌兰镇。清光绪八年(1882)在此建旗王府。1950年旗政府复由阿日勒庙迁此。
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黄庭观右。《清一统志 ·衡州府一》: 金简台 “相传神禹藏书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