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陵山
又名巴丘山、天岳山。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隅,滨临洞庭湖。宋本《寰宇记》卷113岳州引《江源记》云:“昔羿屠巴蛇于洞庭,其骨若陵,故曰巴陵。”
又名巴丘山、天岳山。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隅,滨临洞庭湖。宋本《寰宇记》卷113岳州引《江源记》云:“昔羿屠巴蛇于洞庭,其骨若陵,故曰巴陵。”
西汉置,属清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高唐县南三十里南镇。东汉属清河国。三国魏复属清河郡。北魏改为零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灵县,属贝州。大业初省入博平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五年(622)并入博平
古印度的别译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2: “详夫天竺之称,异议纠纷,旧云身毒,或曰贤豆,今从正音,宜云印度。”
古名南廉水。即今广东廉江市西九洲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石城县:九洲江在“县东北二十里。其上流即广西陆川县之龙化江也,南流入县境,至县南,有双水流合焉。又南注于海。其江至冬水浅沙露,分为九洲,因名”。
①在今湖南吉首市南。清同治 《乾州厅志》: “湾溪汛石城,嘉庆二年筑。”②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麻阳县 “鸦剌关” 条下: “又湾溪堡,在县 (治今锦和镇) 西南。宣德六年,镇
1914年由原田南道袭置,属广西省。治百色县(今广西百色市)。辖境约当今广西天峨、南丹、东兰、巴马、平果以西,百色、德保、天等以北地区。1928年废。1913年2月置,治百色府(今广西百色市)。属广西
即 《通典》 之匹播城。在今西藏穷结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鄯州鄯城: “乃渡臧河,经佛堂百八十里至勃令驿鸿胪馆,至赞普牙帐。”即“跋布川”。
在今广东新兴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新兴县:云斛山“高百余仞,周五十余里。山谷幽深,常有云气”。
明置,即今陕西洋县东槐树关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二》: 槐树关 “在洋县东五十里”。
①商、周地名。春秋为晋邑。即今河南获嘉县。《左传》:文公五年(前622),“晋阳处父聘于卫,反过宁”。杜注:“宁,晋邑,汲郡修武县也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3:周武王伐纣,“勒兵于宁”, 因名修武。秦置修武
唐置,为羁縻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省北境。唐羁縻州。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以突厥执失部置,治所确址不详。属定襄都督府。后侨治宁朔县(今陕西靖边县东北)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