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巴蔓子墓

巴蔓子墓

俗称将军坟。在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东北民生路侧德兴里与莲花池交界处。巴蔓子为战国时巴国人。据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 记载:“周之季世,巴国有乱,将军蔓子请师于楚,许以三城。楚王救巴,巴国既宁,楚使请城。蔓子曰:‘藉楚之灵,克弭祸难,诚许楚王城,将吾头往谢之,城不可得也!’乃自刎以头授楚使。王叹曰:‘使吾得臣若蔓子,用城何为?’乃以上卿礼葬其头, 巴国葬其身,亦以上卿礼。”这座古墓于明崇祯八年(1635)由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王应熊收入其“涵园”而遭拆毁。至清代以后多次重修。民国间重修时由荣县但懋辛书碑“东周巴将军蔓子之墓”。但《清一统志·施南府》谓楚葬其头于荆门山之阳,巴国葬其身于恩施县西北都亭山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平国

    西晋泰始元年 (265) 改山阳郡置,属兖州。治所在昌邑县 (今山东巨野县南六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巨野、金乡、鱼台、邹城等县市地。南朝宋改高平郡。见“高平郡(1)”。

  • 临江砦

    北宋雍熙二年 (985) 置,属秦州。即今甘肃宕昌县东南临江铺乡。熙宁六年 (1073) 改属岷州。

  • 南安县

    ①秦置,属蜀郡。治所即今四川乐山市。西汉属犍为郡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》 卷3 《蜀志》: 南安县在 “郡东四百里,治青衣江会。……有柑橘官社。汉有盐井。南安、武阳皆出名茶”。南齐以后废。②三国吴分南

  • 忸密国

    北魏西域国名。国都在忸密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)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:忸密国“都忸密城,在悉万斤西”。唐为安国。

  • 北路土谢图汗旗

    即蒙古土谢图汗部土谢图汗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北境哈拉和林。

  • 户牖

    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二十里。《左传》:哀公十三年(前482),黄池会后,吴人囚鲁子服景伯以还,“及户牖”,归之。即此。秦为乡,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陈丞相平者,阳武户牖乡人也。”西汉置东昏县

  • 山口营

    ①明崇祯九年(1636)置,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一百四十里山口镇。②在今广西灵山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山口营“在灵山县东北二十里。瑶出没处,与洪崖堡互相守望,相近有风水营”。

  • 涿鹿卫

    明永乐七年 (1409) 置,直隶后军都督府。治所即今河北涿州市。后废。明永乐中置,治今河北省涿州市。属后军都督府。清康熙二十七年(1688年)省。

  • 沁县

    1912年改沁州置,属山西冀宁道。治所即今山西沁县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在山西省东南部、太岳山东麓。属长治市。面积 1297 平方千米。人口17.2万。辖6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定昌镇。春秋晋铜鞮邑

  • 莋都县

    即筰都县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北。《汉书·西南夷传》: 元鼎六年 (前111),以 “莋都为沈黎郡”。《后汉书·南蛮西南夷列传》: “莋都夷者,武帝所开,以为莋都县。”古县名。西汉武帝元鼎六年(前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