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战国楚邑。在今四川巫山县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庄辛去,之赵,留五月,秦果举鄢、郢、巫、上蔡、陈之地。”


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北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秦果举鄢、郢、巫、上蔡、陈之地。”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方山关

    在今陕西汉阴县西三十二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9引《元和志》云:方山关,“(唐)贞观十二年置,北阻方山,南临汉水,当东西驿站”。《宋史·高宗纪》:南宋绍兴二年(1132),“金人攻方山原,陕西统制杨政援

  • 夷父县

    五代梁龙德初改焦夷县置,属亳州。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城父集。后唐同光初改为城父县。古县名。五代梁龙德初改焦夷县置,治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城父镇。属亳州。后唐同光初改名城父县。

  • 馆前村

    即今福建长汀县东北馆前镇。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汀东县治此。

  • 对竹堡

    即今山西汾西县西北对竹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 “神符堡”条下:对竹堡“在县北”。

  • 湘西县

    三国吴太平二年 (257) 置,属衡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株洲县南。南朝宋为衡阳郡治。隋改名衡山县。古县名。三国吴太平二年(257年)分湘南县置,以在湘水之西得名。治今湖南省株洲县南。属衡阳郡。南朝为衡阳

  • 白鹅潭

    即今广东广州市区西南珠江三叉口白鹅潭,为水路交通要道。清屈大均《广东新语》卷4:白鹅潭“珠江上游二里,有白鹅潭。水大而深,每大风雨,有白鹅浮出。故名。相传明黄萧养作乱,船经此潭, 白鹅为之先导”。

  • 青泥驿

    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一百五十里青泥岭上。《旧唐书·文宗纪》: 大和九年 (835),“令内养齐抱真将杖于青泥驿,决杀前襄州监军陈弘志,以有弑逆之罪也”。

  • 绥平堡

    北宋崇宁三年 (1104) 以保敦谷置,属廓州。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廓州: 绥平堡 “南至肤公城界二十里,北至保塞砦界一十七里”。后废。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置于保敦谷,

  • 慈光洞

    在今江西上高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7瑞州: 慈光洞 “在上高素西四十里。缘梯而下,然后有门入。昔兵戈之时,民逃于此。壁间题云,唐乾符二年,黄巢作乱,在此逃避”。

  • 鹅湖书院

    在今江西铅山县 (河口镇) 东南鹅湖山北麓。南宋淳熙二年 (1175),朱熹与吕祖谦、陆九龄、陆九渊兄弟讲学鹅湖寺,后人立为四贤堂。淳祐十年 (1250) 始建书院,朝廷赐名 “文宗书院”。明景泰四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