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氾洲、汎洲。又名橘洲。在今湖南汉寿县西北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“沅水又东历龙阳县之汜洲,洲长二十里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休传》注引《襄阳记》:吴李衡汉末为襄阳太守,“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,
①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开建县:龙潭水“在县(今南丰镇)北二十里。源出怀集县深山中,流经县北六十里万石岭,又南流,经县北三十里潭霜山,东北群川皆流合焉,西流入于开江”。②在今广西靖西
北宋置,属新明县。在今四川岳池县西二十里。开禧三年 (1207) 升为和溪县。(1)在福建省南靖县西北部、九龙江西溪上游。面积169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和溪,人口 1590。因有四大坑
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在今河南渑池县西五里。调露二年 (680) 曰避暑宫,永淳元年(682) 曰芳桂宫。弘道元年 (683) 废。
五代唐清泰二年(935)楚置,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陆城镇。北宋淳化五年(994)升为王朝县。五代唐清泰三年(936年)楚分巴陵县置,即今湖南省岳阳市东北陆城镇。北宋淳化五年(994年)升为王朝县。
北宋置,属韦城县。即今河南长垣县东北四十六里武丘乡。
即唐徕渠。在今宁夏北部黄河西岸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 卷1: 唐渠 “自汉渠口之西凿引黄河流,绕城西逶迤而北,余波亦入于河,延袤四百里。其支流陡口大小八百八处”。即“唐徕渠”。
①十六国时建,在今陕西户县南草堂营村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: 草堂禅寺 “在御宿川圭峰下。本姚兴草堂逍遥园,鸠摩罗什译经是园”。其后鸠摩罗什葬此,并建舍利塔。②即梵安寺。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五里。《清一统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,属澂江路。治所即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。当地彝语称鲁乃,“鲁”为石头,“乃” 为黑色,意即长满黑石头的地方。明属澂江府。1913年改为路南县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
1947年河南革命根据地由原宜阳县洛河以南地置,治白杨镇 (今河南宜阳县东南白杨乡)。1949年与宜北县合并,复置宜阳县。旧县名。豫西解放区设。1947年由河南省宜阳县南部析置。以位县南得名。19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