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峪口镇

峪口镇

即今山西方山县南峪口镇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 “吴城镇” 条下: 峪口镇 “在 (永宁) 州北。有堡”。


(1)在北京市平谷区西部。面积65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峪口,人口5980。镇区明已成村,清设三如口镇,建土城,后演变为今名。因居深峪口,故名峪口。原属河北省三河县,1946年属平谷县第一区。1956年属峪口、樊各庄两乡。1958年属峪口公社峪口管理区,1961年置峪口公社。1984年设乡,1990年置镇。2000年北杨家桥乡并入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。特产香椿芽。有服装、综合加工、机床配件等厂。顺平、密平、杨杏等公路经此。(2)在山西省方山县南部。面积165.9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峪口,人口1.9万。因处山谷之口而得名。隋为方山县治,唐废。1949年为方山三区,1954年称峪口乡,1958年改公社。1984年改镇。2001年张家塔乡并入。产玉米、高粱、谷子、土豆。有农机、皮鞋、电石等厂。209国道经此。古迹有玄武行宫、战国皋狼城、西晋左国城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口特区

   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黄县龙口镇析置,治龙口(今山东龙口市)。1946年改设龙口市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5年由黄县龙口镇析置(县级),治今龙口市龙口镇。1946年改设龙口市。

  • 于阗国

    又作于窴国。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,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西城(今新疆和田县市西二十里约特干遗址)。唐置毗沙都督府。西域城国。于阗,又作于寘、于遁,《大唐西域记》称作瞿萨旦那,元代又称忽炭、五端、斡端等。汉

  • 浮桥

    在今安徽芜湖县北黄池乡。清嘉庆 《宁国府志》 卷15: “黄池渡,一名玉溪。城北一百一十里。旧设浮桥,宣城当涂两县分造。今改为渡。”

  • 恶道山

    在今山西灵丘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灵丘县: “恶道山在县东北二十里,山路崎岖,峻险难行,因名。”

  • 春秋吴邑。在今江苏新沂市西南沂水东。《左传》:昭公十三年(前529),“晋侯会吴子于良,水道不可,吴子辞,乃还”。西汉于此置良成侯国。古邑名。春秋吴邑。在今江苏省邳州市东南。《左传》昭公十三年(前52

  • 合罗川

    在今蒙古国西南部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会昌二年(842),黠戛斯击败回鹘,遣将军踏布合祖等至天德军,言“将徙就合罗川,居回鹘故国……”。胡三省注:“回鹘旧居薛延陀北娑陵水上,去长安七千里。开元中破突厥,徙

  • 上岩

    在今四川青神县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3眉州:上岩“去中岩五里。唐末有佛刹号垂拱寺。相传岩下龙听僧讲经于此, 由是建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青神县:上岩在“县东北五里,又五里为中岩”。北为南之讹。

  • 广香水

    即今甘肃两当县东庙河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“广香川水,水出南田县利乔山,南流至广香川,谓之广香川水,又南注故道水。”

  • 来苏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永川县。即今四川永川市西南四十里来苏镇。清光绪《永川县志》卷3:来苏场“旧传东坡尝过宿, 由此得名。为渝泸孔道”。②北宋置,属石照县。在今四川合川市东。万历《合州志》卷1:来苏里“在州东一

  • 土炉河

    一名乾勒河。出今河南禹州市东南境,东南流经襄城、临颍、郾城,至西华县入颍水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许州襄城县:“土炉河自禹州入,……一曰乾勒河,左渎入临颍”;又陈州府西华县:“渚河即颍,右合土炉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