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射阳湖

射阳湖

古名射陂。在今江苏淮安、宝应、建湖三市县间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 韩江: “东北通射阳湖。”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楚州山阳: “县东南有射阳湖。”《舆地纪胜》 卷39楚州: 射阳湖,“ 《元和郡县志》云: 在山阳县东南八十里。汉广陵王胥有罪,其相胜之奏夺王射陂即此也。今谓之射阳湖,与宝应、盐城分湖为界。萦回三百里”。《清一统志 · 淮安府一》 引 《县志》: 射阳湖 “阔三十里,周三百里。其南北浅狭,而东西深广,府境东南积水,皆汇于中,复灌输于淮以入海”。后逐渐湮没,今仅存一些沼泽。


古湖名。在今江苏省北部里运河和串场河之间,跨宝应、淮安、盐城、建湖、阜宁等县市之境。唐宋时萦回三百里(《舆地纪胜》楚州引《元和志》)。《汉书·广陵厉王刘胥传》称“射陂”。《左传》哀公九年(前486年)杜注称“射阳湖”。自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开邗沟(前486年)后,至东晋永和中,江淮运道自广陵(今扬州市西北)北出,必东北经此湖折西北达山阳(今淮安市)。或云汉建安中陈登穿沟,凿樊良、白马湖,毋须经此湖。隋以后至宋时或为运道所经。唐大历时于此置官屯田,旋停废。地势低洼,为附近地区众水所汇,由淮入海。明代以后,黄淮交涨,高、宝一带河堤溃决,并注于此;又因“潮沙溢入,淤浅且过半”(《读史方舆纪要》)。万历时疏导下游由庙湾(今射阳县东)入海。不果。清乾隆中曾予以疏浚。清末已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柱观

   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百余里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二》:洞霄宫“唐弘道初建天柱观,乾宁二年钱镠重建”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)改名洞霄宫。

  • 者帖列山卫

    明永乐六年 (1408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支流阿纽依河以北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善卷洞

    又名驹石室、龙岩洞。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92宜兴县: 国山 “山东北有两重石洞,土人呼为石室。周幽王二十四年忽开,可容千人。又有石柱,呼为玉柱”。今洞面积五千多平方米,长八百多米,有上、

  • 长平墟隘

    在今福建明溪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归化县:“长平墟隘在县东北四十里。路出邵武府之泰宁县及将乐县。”

  • 辄荣州

   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、甘洛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
  • 鲁贡拉

    即鲁工拉山。今西藏嘉黎县东鲁贡拉。清 《西藏图考》 卷3: 鲁贡喇山 “一作鲁工喇山”。藏语 “鲁” 谓西,“贡拉” 谓雪山。鲁贡拉即西雪山。

  • 舣舟亭

    在今江苏常州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二》: 舣舟亭 “在府治东南三里。宋苏轼常系舟于此,后人因以名亭。亭前有池如偃月,相传苏轼洗砚处”。

  • 朔果克湖

    亦作索廓克鄂模。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西北之嘎顺诺尔 (居延海)。清齐召南 《水道提纲》 卷5: 山丹水 “又西北有昆都伦水自东北来注之,又北为二巨泽: 西北曰索廓克鄂模,池周九十里; 其东北曰索博鄂模,

  • 章怀太子墓

    在今陕西乾县北六里、乾陵东南。是唐高宗六子李贤之墓。先后被封为潞王、雍王。上元二年 (675) 立为太子。调露二年 (680) 废为庶人。后迁于巴州 (今四川巴中市),被迫自杀。时年32岁。神龙二年

  • 他古新

    察合台汗国属地。即今新疆托克逊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他古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