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封州

封州

①隋开皇十年 (590) 置,治所在新会县(今广东新会市北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新会市境。十一年 (591) 改为允州。

②隋开皇十年 (590) 改成州置,治所在梁信县(今广东封开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郁南、封开县及广西贺江上流地区。大业三年改为苍梧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为封州,治所在封川县 (今广东封开县东南封川镇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临封郡,乾元元年 (758) 仍为封州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 改为封州路,十九年 (1282) 降为封州,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司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废。

③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治所在平乡县 (今河北平乡县西南)。四年 (621) 废。


(1)隋开皇九年(589年)置,治新会县(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北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。十一年改允州。(2)隋开皇十年改成州置,治梁信县(今广东封开县东南封川镇)。大业三年(607年)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。辖境相当今封开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年)又改名临封郡,乾元元年(758年)仍为封州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为封州路,十九年又降为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废。(3)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平乡县(今河北平乡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平乡、广宗等县一带。四年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临涣县

    北齐改涣北县置,属谯郡。治所在铚县(今安徽濉溪县西南七十里古城乡)。以临涣水为名。隋大业十年 (614) 移治今濉溪县西南临涣集。唐属亳州,元和九年 (814) 属宿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 废。

  • 渒陂

    又名渒湖、牌湖。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九十里。 《水经·睢水注》: “睢水又东与湖水合, 水上承甾丘县之渒陂, 南北百余里, 东西四十里。” “”为 “渒” 之讹。

  • 大榄村

    在今广东中山市西北。明洪武二年(1369)置巡司于此。后移治小榄村(今小榄镇),改名香山巡司。

  • 北高山

    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北四十里。海拔1803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龙门所:北高山“峻拔,经夏冰雪常存”。

  • 旗峰

    亦作旗峰山。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海丰县: 旗峰 “在县东百九十里。山状如旗,半枕海 上,东南夷入贡,望此为表识”。

  • 次塘

    在今安徽太和县东南。《水经·颍水注》:“细水又东南积而为陂,谓之次塘。”

  • 水藤堡

   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北水藤村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16:顺德县有“水藤墟”。

  • 贺县

    明洪武十年 (1377) 改贺州置,属平乐府。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。民国初属广西桂林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2年迁县治八步镇,即今贺县治。古旧县名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改贺州置,治今

  • 政宾县

    隋开皇十年 (590) 改中宿县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今广东清新县西北河洞堡。大业初属南海郡。唐武德六年 (623) 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中以中宿县改置,治今广东省清远市西北河洞堡。属南海郡。唐武德六年(6

  • 黄田港

    即今江苏江阴市北二里黄田港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江阴军: 黄田港在 “县北三里。黄歇所开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常州府江阴县: 黄田港 “相传春申君所开,导江水溉田,因名。邑人于江口置闸,号上闸; 于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