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城县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须昌县置,属郓州。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宿城。大业初属东平郡。唐贞观八年 (634) 废。景龙三年 (709) 复置,属郓州。贞元四年 (788) 改为东平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须昌县置,治今山东省东平县东,属郓州。后属东平郡,唐初又属郓州。贞观八年(634年)省。景龙三年(709年)复析须昌县置宿城县。贞元四年(788年)改名东平县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须昌县置,属郓州。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宿城。大业初属东平郡。唐贞观八年 (634) 废。景龙三年 (709) 复置,属郓州。贞元四年 (788) 改为东平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须昌县置,治今山东省东平县东,属郓州。后属东平郡,唐初又属郓州。贞观八年(634年)省。景龙三年(709年)复析须昌县置宿城县。贞元四年(788年)改名东平县。
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马陆镇。清光绪《嘉定县志》卷1:马陆镇“昔有马军司陆南大居此,故名”。在上海市嘉定区中东部。面积31.43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陆,人口2000。相传因南宋马军司陆
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六十里大吉城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)徙东阿县治此。金为利仁镇。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北旧县乡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,东阿县从南谷(穀)镇徙治于此。
1946年8月核准由邕宁县城区及近郊析置,属广西省。市政府至1949年12月当地解放后始正式成立。治所即今广西南宁市。简称邕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。区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.99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 1
在今广西玉林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郁林州: 都毫陂 “在州西三十里。其相近又有林陂、鸦桥陂……潴水溉田,多者至二三百顷”。
①在今江西南城县东。《明 一统志》 卷53建昌府: 席帽山 “在府城东五十里。上锐下阔,如席帽。半山有石如人立”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一》: 席帽山,“ 《通志》 云,相传南唐保大间,范越凤择地,于此置
在今广东乐昌县西北武阳司东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 管埠市 “在乳源县西北一百五十里武阳镇东,水陆通郴、桂,商民杂居,市井繁盛”。
明洪武三年 (1370) 置,属广东都司。治所在惠州府 (今广东惠州市)。二十三年(1390) 升为惠州卫。
即今江苏丹徒市东北黄墟乡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丹阳县东北有 “黄墟镇”。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东南部、京杭运河东岸。面积27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墟,人口 3000。 传说原名荒
东汉初改邟县置,在今河南汝州市东。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:延熹二年(159),封琼为“邟乡侯”。又《袁绍传》:董卓“授绍勃海太守,封邟乡侯”。在今河南省汝州市东。东汉时,袁绍、黄琼曾被封为邟乡侯,即此地。
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羁縻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为涂源戍。二年 (628) 复置。后又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四川省汶川县西南。属涂州。贞观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