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河北昌黎县西南四十里荒佃庄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9昌黎县图: 西南有荒田庄。
即今北京市石景山区东部鲁谷。《辽史·韩延徽传》: 应历九年 (959) 延徽 “葬幽州之鲁郭。”即此。
①在今北京市北海北岸天王殿西。是一座彩色琉璃砖影壁。清乾隆二十一年(1756)建。面阔25.86米,高6.65米,厚1.42米。影壁用四百二十四块预制的七色琉璃砖砌筑而成,色彩绚丽。壁面九条浮雕蛟龙形
①即尖山。在今湖南望城县东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3潭州:尖山“在长沙西。一名圭峰”。②在今广东连州市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连州“冠峰”条:圭峰“在州西北十里。众山环绕,惟此峰端立如执圭”。③在今
即今浙江岱山县(高亭镇)西北二十里东沙镇。清光绪《浙江省沿海图说》岱山:“中小轮船东沙角亦可停泊。”
在今河北保定市西南十里。《宋史·石普传》: 咸平二年 (999),契丹犯边,石普 “与契丹战廉良城”,即此。在今河北省保定市西南。《宋史·石普传》:北宋咸平二年(999年),契丹犯边,石普“与契丹战廉
一作卑耳山。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北。《国语·齐语》: “悬车束马,逾太行与辟耳之谿拘夏。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: 齐桓公曰,寡人 “束马悬车,上卑耳之山”。《集解》: 韦昭曰: “卑耳即 《齐语》 所谓辟耳。
又名邹家口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黄河渡口。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末帝纪下》:龙德三年(923),“王彦章弃邹口复至杨刘”。
清改明十三山驿置,即今辽宁凌海市东北石山镇。清杨宾《柳边纪略》卷2:“大凌河三十里至十三站,四十里至闾阳驿。”后金天聪二年(1628)毁十三站以东墩台,即此。在今辽宁省凌海市东北石山镇。后金天聪二年(
又名陶种胡。在今安徽阜阳市西北,与太和县接界。周广十里。旧为黄河水道。淤隔成湖。《清 一统志 ·颍州府一》: 陶中湖 “润溉土田,居民利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