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宜川县

宜川县

五代晋改唐兴县置,属鄚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东南。后复为唐兴县。


(1)古县名。五代晋改唐兴县置,治今河北省安新县安州东南。属鄚州。寻复改唐兴县。(2)今县名。在陕西省中部偏北,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。属延安市。面积 2945 平方千米。人口11.3万。辖5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丹州镇。西魏大统三年(537年)析永宁县地设义川县,治今宜川县东北,为义川郡治。北周改义川郡及义川县为丹阳郡及丹阳县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复名义川县,三年撤销丹阳郡。义宁元年(617年)于义川县复设丹阳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丹阳郡为丹州。永徽中移治今宜川县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年)因避赵匡义名讳,改义川为宜川县。元属延安路,明、清属延安府。1914年属榆林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39年陕甘宁边区曾于境内设红泉、红宜二县,后合并为固临县。1948年仍为宜川县,属黄龙分区。1950年属延安专区。1958年撤销黄龙县后部分辖地并入,1961年复设黄龙县后原并入辖地划出后成今境。1968年属延安地区,1996年属延安市。地处黄土高原区。云岩河、县川河汇入黄河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黍、谷子、油菜籽为主。工业有农机、电力、建材、粮油加工等。渭清、兰宜公路经此。东部有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盐中镇

    亦名盐中所。清雍正六年 (1728) 改打冲河中左千户所置,属盐源县。在今四川盐源县西南。有县丞驻此。民国初改设县佐。

  • 城子崖遗址

    在今山东章丘市西龙山镇东北。1928年春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,1930—1931年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,出土陶器、石器、骨器等大批文物,确认是一处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,考古学界已将龙山

  • 岞山

    在今山东昌邑市南六十二里。岞然高耸,金人置砦于此。《宋史·张邵传》: 南宋建炎三年(1129),张邵使金,至潍州,与金将挞览抗礼。金人“执邵送密州,囚于祚山砦”。《三朝北盟会编》 卷222 《张公行实

  • 瓠丘

    又名壶丘。春秋时晋邑。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六十余里东滩村。《左传》: 襄公元年 (前572),“晋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归,置诸瓠丘”。杜注:“河东东垣县东南有壶丘。”古邑名。又称阳壶、阳胡。春秋晋邑。在

  • 高凉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合浦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阳东县北。东汉末属高凉郡。东晋废。②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为高凉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稷山县东南三十里。北周移治玉壁城 (今稷山县西南十二里汾河南岸)。隋开皇三年

  • 塘惟城

    亦作塘堆城。在今安徽滁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滁州: 塘惟城 “在州南三十里。又南十里有龚家城。又蒋家城,在州东南五十三里。《志》云: 三城皆傍湖泽。相传南唐筑瓦梁堰以拒北师,水势横溢,居民筑此城

  • 芹洲

    一名瀛洲。在今福建福州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“甘蔗洲”条下:芹洲“在府西南泽苗江西岸。湍流迅急,壅而成洲,周回二十余里,居民隐然圜圚,洲多产芹,故名。又名瀛洲,以其四面有水如瀛洲也”。

  • 大皋口

    在今江西吉安市南二十里赣江畔。《陈书·高祖纪》:南朝梁大宝元年(550),“高州刺史李迁据大皋”,即此。《资治通鉴》作“大皋口”。在今江西省吉安市南赣江畔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宝元年(550年),“

  • 思微山

    在今广西鹿寨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3柳州府: 思微山 “在洛容县治北。顶有泉穴,四时不涸”。

  • 陬溪

    即西溪。在今湖南衡山县西二里。《新唐书·邓处讷传》: “陬溪人周岳与 (雷) 满狎,因猎,宰肉不平而斗,欲杀满,不克。见满已据州,悉众趋衡州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80作 “鲰溪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