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居县

安居县

①南朝梁置,属南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当阳市东。北周属漳川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昭丘县。

②隋开皇十三年(593)改柔刚县置,属普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遂宁市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3安居县:“因水为名。”大业初属资阳郡。唐武德初属普州,天授二年(691)移治张栅(今遂宁市西南安居镇)。南宋末废。

③唐置,属保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理县北境。后废。

④明成化十七年(1481)置,属重庆府。治所即今四川铜梁县北七十里安居镇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四川卷上:安居县,“《舆地考》云:县有安居水也,今《邑志》亡安居水,止有安居里,邑建于里中,似以里名矣。邑有七里,曰安居、曰安东、曰安正,总之取安宁攸居之义也”。清康熙元年(1662)废入合州。


古县名。(1)南朝梁置,治今湖北省当阳市东。属南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名昭邱县。(2)隋开皇十三年(593年)改柔刚县置,治今四川省遂宁市西南安居镇。明成化十七年(1481年)移治今重庆市铜梁县西北安居镇。清康熙六十年(1721年)废。(3)唐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北。北宋末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柏谷城

    北周置,在今河南宜阳县南。《北齐书·段韶传》: “有柏谷城者,乃敌之绝险,石地千仞,诸将莫肯攻围韶……遂鸣鼓而攻之,城溃。”在今河南省宜阳县南。北周建筑石城,恃为险守,《北齐书·段韶传》:“有柏谷城者

  • 法门寺

    在今陕西扶风县北二十里法门镇。相传寺建于东汉末年,唐时香火兴旺。内有护国真身塔。1986年拆除残塔时,发现唐代地宫,出土有唐宪宗令群僧迎来的释迦牟尼指骨四枚和许多金银器皿、玻璃制品及大量精美的丝织品。

  • 崖城镇

    清置,属礼县。即今甘肃礼县北三十里崖城乡。在海南省三亚市西部。面积502平方千米。人口7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崖城,人口2630。古称崖州,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年)置临振县,隋大业六年(610年)置宁

  • 顶真

    在今云南勐海县西南。清设土便委。

  • 南顿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即今河南项城市西南南顿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引应劭曰:“顿迫于陈,其后南徙,故号南顿。” 西晋惠帝时为南顿郡治。北齐改为和城县。隋大业初复为南顿县,属淮阳郡。唐武德六年 (6

  • 神泉村

    即今广东惠来县南神泉镇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: 神泉巡司 “在惠来县南十五里神泉村,近大海”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雍正九年 (1731) 移巡司于靖海所城内,仍名神泉。即今广东省惠来县南神泉。明洪武二十七

  • 白碛

    又作白��。在今湖北房县西北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王彦战败桑仲, 追奔至白碛, 即此。在今湖北省房县西北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,王彦败桑仲,追至白碛,即此。

  • 槠洲市

    即今湖南株洲市。范成大 《骖鸾录》 载:南宋乾道九年 (1173) 二月,“二日,宿槠洲市,又当捨舆泝江。此地既为舟车更易之冲,客旅之所盘泊,故交易甚夥,敌壮县”。

  • 高吴桥

    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北三十里。跨洸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嵫阳县: 高吴桥“ 《志》 云: 泗水经杏林闸,稍北为高吴桥,河即洸水也。汶水经宁阳县之堽城坝,分流为洸水,西南流入界,至高吴桥,又西南历济宁州城

  • 鹿堂山

    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三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绵竹县有鹿堂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73绵竹县:“鹿堂山,《李膺益州记》 云: 岸有隙出神泉。若诣者精志,则泉流奔涌,其信道者不笃,便清源顿竭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