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城县

安城县

①东汉以安成县改名,属庐陵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安福县西严田乡东北竹山下。三国吴属安成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名安复县。

②北魏改安次县置,属燕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廊坊市西北古县村。后复改安次县。

③南朝梁置,属新兴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寿县西南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普通五年(524),“壬戌,裴邃攻寿阳之安城。丙寅,魏马头、安城并来降”。后废。

④南朝梁置,属汝南、太原郡。治所当在今安徽阜南县境。北魏以后废。

⑤南朝梁置,属新城郡。治所即今湖北竹山县。西魏改为竹山县。

⑥亦作安成县。南朝梁改绥宁县置,为安城郡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宾阳县东黎塘镇。隋属郁林郡。唐属宾州,至德二载(757)改为保成县。

⑦隋开皇初改涪城县置,后属绵州。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西北六十里花园镇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改为涪城县。

⑧明洪武初置,属开封府。治所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。正统中废。


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。属汝南郡。三国魏为豫州治。晋仍属汝南郡。北齐废。(2)即“安成县(3)”。(3)南朝梁析上庸县置,治今湖北省竹山县东南。属上庸郡。西魏改名竹山县。(4)隋开皇初以涪城县改置,治今四川省三台县西北。属金山郡。十六年(596)复为涪城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冶亭

    即冶城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朝天宫一带。《宋书·刘钟传》:刘钟“领石头戍事……冶亭群盗数百夜袭钟垒,距击破之”。即此。即“冶城(1)”。

  • 通蜀桥

    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平茶洞长官司: 通蜀桥在 “司治南。跨哨溪上,以路通蜀境而名”。

  • 战国魏邑,即今山西武乡县西北故城镇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: 梁惠成王十二年(前359),“郑取屯留、尚子、涅”。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即今山西省武乡县西北故城镇。《古本竹书纪年》:周显王十

  • 黄庭坚墓

    在今江西修水县西二十五里杭口乡双井村。黄庭坚 (1045—1105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、涪翁,分宁 (今江西修水) 人。北宋治平进士,曾任校书郎、起居舍人。开创了江西诗派,与苏轼、米芾、蔡襄齐名,为

  • 临济

    在今河南封丘县东。《史记· 秦始皇本纪》: 秦二世二年 (前208) 冬,章邯 “灭魏咎临济”。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陈留郡平丘: “有临济城。”在今河南省封丘县东。南临古济水。《史记·田儋列传》:秦

  • 五妇山

    在今四川梓潼县东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梓潼县:“五妇山,驰水所出,南入涪。”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汉中志》:梓潼县“有五妇山,故蜀五丁士所拽蛇崩山处也”。同书《蜀志》:“(秦)惠王知蜀王好色, 许嫁五女于

  • 高枧

    即今湖北崇阳县南高枧乡。1938年12月,国民党崇阳县长郎维汉收买叛徒,里应外合,搞垮了驻高枧的抗日大队,许多干部被杀害。集镇名。在浙江省三门县城西南、上山南麓。高枧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100。

  • 朔州卫

    明洪武十年 (1377) 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东。辖左、右、中、前、后五千户所。后废。

  • 山海卫

    明洪武十四年(1381)置,属后军都督府。治所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。清乾隆二年(1737)改为临榆县。

  • 陆成县

    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。东汉废入蠡吾县。古县名。成,又作城;陆成又作陉城(《史记·田叔列传》)。西汉元朔二年(前127年)封中山靖王子刘贞为陆城侯,属涿郡。元鼎五年(前112年)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