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北都护府

安北都护府

①唐会昌五年(845)改单于都护府置,治所在中受降城(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敖陶窑村古城)。五代地入契丹,废。

②唐总章二年(669)改翰海都护府置,治所在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游西岸,杭爱山东端。统碛北铁勒诸部府州,辖境相当今蒙古国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地区。垂拱二年(686)移治漠南,治所多次迁徙,初在同城(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)、西安城(今甘肃民乐县西北);后移云中城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)、西受降城(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西南);开元、天宝时又移中受降城(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黄河北岸)、横塞军(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西北阴山北麓)、天安军(后改天德军,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)。至德中改为镇北都护府。建中时废。


唐都护府之一。(1)总章二年(669年)以瀚海都护府改名,治回纥部落(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下游西岸哈剌巴剌哈孙)。统领碛北铁勒诸部各羁縻府州。辖境约当今蒙古国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和贝加尔湖周围地区。垂拱三年(687年)或四年平碛北同罗、仆骨诸部,侨治于居延海南之同城(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哈拉浩特古城),招纳归降。寻又移治西安城(今甘肃民乐县西北)。武周圣历元年(698年)移治云中古城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),管辖河套东北及套内突厥、铁勒诸部羁縻府州。唐景龙二年(708年)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筑东、中、西三受降城于黄河北岸津要,又移治西受降城(今乌拉特中旗西南乌加河北岸),以抚宁北边。开元二年(714年)移治中受降城(今包头市西南黄河北岸),管领河套中部迤西铁勒、突厥诸部羁縻府州。天宝八载(749年)移治横塞军(今乌拉特中旗西南、乌拉特后旗东南阴山南麓),十四载徙治天德军(今乌拉特前旗东北阿拉奔北古城)。至德二载(757年)改称镇北都护府。乾元元年(758年)后,军马权居于永清栅(今乌拉特前旗东北古城),又移治于西受降城。兴元元年(784年)废。(2)会昌三年(843年)或五年改单于都护府置。五代初地入契丹,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胡壁镇

    金置,属万泉县。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。

  • 玛瑙山

    ①在今四川万源市北七十里,与陕西接界。《明史·左良玉传》:崇祯十三年(1640),“时(张)献忠营太平县大竹河, 良玉驻渔溪渡。未几,总督(郑)崇俭引其兵来会。贼移军九滚坪,见玛瑙山峻险,将据之。良玉

  • 信江

    一名上饶江。在今江西东部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 上饶江 “在府城南。一名信河。源出玉山县怀玉山,西流径上饶、铅山、弋阳、贵溪四县入饶州府安仁县界”。下流入鄱阳湖。又称上饶江、余水。鄱阳湖水系五大河

  • 丹霞驿

    在今福建漳州市西。明嘉靖《龙溪县志》卷1:丹霞峰“在南厢。土石皆赤,晨夕映日,色若丹霞然。下有南山寺,驿名丹霞以此焉”。

  • 小竿寨

    在今浙江江山市南小竿岭上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亦派兵戍守。

  • 逍遥台 (臺)

    ①在今山东枣庄市西薛城南十里。《春秋》: 庄公三十一年 (前662),“筑台于薛”,即此台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二》: “ 《旧志》,孟尝君归薛,乃更筑,名曰逍遥。”②在今广东韶关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

  • 阿古河卫

    明永乐五年(1407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支流阿古河流域。后废。

  • 表恩山

    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》: 表恩山 “在鄱阳县西南四十里。滨鄱阳湖。每春水涨,则山在湖中”。

  • 三吴

    古地区名。三国吴韦昭著有《三吴郡国志》,其书久佚,所指“三吴”不详。其后说法不一: 《水经注》以吴郡、吴兴、会稽三郡为三吴,相当今江苏太湖以东、以南和浙江绍兴、宁波一带;唐杜佑《通典》、《元和志》以吴

  • 鹊头

    在今安徽铜陵县北十里长江中鹊头山上。《宋书·邓琬传》: 泰始二年 (466),“刘胡率轻舸四百,由鹊头内路,欲攻钱溪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承圣元年 (552),王僧辩讨侯景,二月 “使侯瑱袭南陵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