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宁阳县

宁阳县

①东汉改宁阳侯国置,属东平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南十七里古城。西晋废。

②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)改龚县置,属兖州。治所即今山东宁阳县。以在宁山之阳而得名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省入嵫阳县。大德元年(1297)复置。明属兖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。1925年属兖济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


在山东省中部。属泰安市。面积 1125 平方千米。人口80.6万。辖9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宁阳镇。商为郕邑。西周、春秋为郕国地。西汉置宁阳侯国(治今县南),因在宁山之南而得名。属泰山郡。东汉改为宁阳县(治今县北古城)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宁山“在宁阳县北十八里,县在其南,故曰宁阳”。属东平国。西晋废。北齐移置平原县于此,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为龚丘县,属鲁郡。唐属兖州。北宋大观四年(1110年)改为龚县,属袭庆府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复名宁阳县,治今宁阳镇,属兖州。元属兖州,隶济宁路。明、清属兖州府。1914年属济宁道,1925年属兖济道,1928年直属省。1939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,属泰西行政区(旋改泰西专区)。1946年属冀鲁豫行政区第二专区,1948年属鲁中南行政区第七专区。1950年属泰安专区。1958年属济南市。1961年复属泰安专区(1967年改称泰安地区)。1985年属泰安市。县境地处鲁西南平原和鲁中山区的交接地带,地势东高西低,中部凸起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甘薯、花生、皮棉。为鲁西黄牛的生产基地。工业有化工、煤炭、电力、机械、建材、酿造、纺织、印刷、陶瓷、服装加工、食品等。京沪铁路贯穿县境南北。磁莱铁路和济兖、济微、蒙汶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大汶口文化堡头遗址。纪念地有泰宁边区自治会旧址、华东野战军济南战役司令部旧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带河

    在今江西德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九江府德安县: 金带河 “旧从西南流,合庐山诸河,四面旋绕如带。后以山溪瀑涨,冲决城西,入城西北之箬山河,而会东北之水,县西之水遂竭。嘉靖二十六年,开浚如旧”。

  • 高视河

    即今湖北崇阳县南青山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崇阳县: 高视河在 “县南五十里。汇山溪诸水,下流入于隽水”。

  • 费那克特

    属西辽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西南锡尔河沿岸。

  • 窟窿山

    ①即今辽宁本溪市东南兴隆山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 窟窿山 “在岫岩厅东北八十里”。民国 《奉天通志》 卷75本溪县: 窟窿山在 “城东南六十里。 巍峰耸立, 壁若剗削, 崖间有天然圆孔径丈许,自下

  • 沙陵湖

    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北哈拉板申村之西,为大黑河下游之湖泊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定襄郡武皋县:“荒干水出塞外,西至沙陵入河。”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芒干水又西南注沙陵湖,湖水西南入于河。”唐时称金河泊,清称

  • 鲁史镇

    又称阿鲁司。1949年置镇,属凤庆县。即今云南凤庆县东北百七十里鲁史镇。在云南省凤庆县北部。面积193.4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鲁史,人口3580。明建圩。清设阿鲁巡检司。阿鲁,彝语意为“小

  • 芦眉国

    一译眉路骨或眉路骨惇。故地有数说:(1)在今小亚细亚一带;(2)在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;(3)在今意大利罗马。南宋周去非《岭外代答》卷3大食诸国:“眉路骨惇国,居七重之城, 自上古用黑光大石叠就,每城相

  • 南笼府

    清雍正五年 (1727) 改南笼厅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安龙县。辖境相当今贵州南、北盘江之间地。嘉庆二年 (1797) 改为兴义府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升南笼厅置,治今贵州省安龙县。辖境相当今

  • ①西周封国。姜姓。建都淳于。在今山东安丘市东北三十里。《春秋·桓公五年》:“冬,州公如曹。”《左传》作“淳于公如曹”。杜注:“淳于,州国所都。”春秋初为杞所灭,遂为杞都。②春秋国名。姬姓。在今湖北洪湖

  • 胡市场

    即今四川泸县西北胡市镇。清嘉庆 《泸州志》 卷2: 胡市场 “在州西北会文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