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宁县
南朝宋孝建元年(454)改軑县置,属西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南长江边。北周废。
古县名。南朝宋改轪县置,治今湖北省浠水县西南长江边。属西阳郡。北周时废。
南朝宋孝建元年(454)改軑县置,属西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南长江边。北周废。
古县名。南朝宋改轪县置,治今湖北省浠水县西南长江边。属西阳郡。北周时废。
五代王闽时置,属龙津县。即今福建南平市南罗源。宋属剑浦县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南剑州: 剑浦县有罗源镇。明嘉靖 《延平府志》 卷4古迹: 废四镇,“延平旧有四镇,郡西门对岸谓之罗源镇,口自镇口而南十五
简称辽。1929年改奉天省置,省会在沈阳(今辽宁沈阳市)。取辽河流域安宁之意。当时之辖境西至山海关长城及柳条边墙与河北、热河接界,西北至科尔沁左翼中旗、科尔沁右翼前旗、科尔沁右翼后旗,与察哈尔、黑龙江
①即灉水。在今山东荷泽市东北,注入雷夏泽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 “雷夏既泽,雍、沮会同。”《集解》: “郑玄曰: 雍水、沮水相触而合入此泽中。《地理志》 曰雷泽在济阴城阳县西北。” 《正义》: “《括地
在今河北饶阳县西南二十三里邹村。清于此设堡。
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金泉县有昌利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76怀安军金堂县:“昌利山有一石室,三门,中可容九十人。今人呼为三龙门是也。”
清雍正三年(1725)改平虏卫置,属朔平府。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北平鲁城镇。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察哈尔省。1952年复属山西省。1958年撤销,1961年复置平鲁
金天会六年 (1128) 改泽州置,治所在晋城县 (今山西晋城市)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 “天会六年以与北京泽州同,加 ‘南’ 字。” 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沁水、高平、阳城、陵川等县地。天德三年(11
即今陕西永寿县西北蒿店乡。《清一统志·乾州》: 蒿店镇 “在永寿县 (旧治) 南十五里,为往来要道,明设递运所,兼置大使于此”。
在今四川若尔盖县境。清雍正元年(1723)置甲凹寨土百户。
又名天师道场。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御河东曹夫楼一带。北魏始光三年(426)建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“大道坛庙,始光二年少室道士寇谦之所议建也。”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起天师道场于京城之东南,重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