委粟津
在今河南孟津县东。黄河津渡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七年 (430),“魏安颉自委粟津济河,攻金墉”。
在今河南省范县东古黄河上。北魏神䴥三年(430年),魏伐宋,魏将安颉自委粟津济河,攻金墉,即此。
在今河南孟津县东。黄河津渡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七年 (430),“魏安颉自委粟津济河,攻金墉”。
在今河南省范县东古黄河上。北魏神䴥三年(430年),魏伐宋,魏将安颉自委粟津济河,攻金墉,即此。
南宋绍兴二十一年 (1151) 析临淮县置,属泗州。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西。金明昌六年(1195) 与盱胎县合并,并移治今盱眙县西北 (淮水北岸,今已沦入洪泽湖中)。元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废入临淮
指黄河河源。在今青海曲麻莱县东境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道河积石,至于龙门。” 源出今青海积石山。西汉时,以为河源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 “河有两源: 一出葱岭山,一出于阗。于阗
隋开皇初改马头县置,属濠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。唐武德四年 (621)废。
①西魏大统三年(537)置,为义川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郭下村。北周改名丹阳县。隋开皇初复名义川县,为丹州治。大业初属延安郡。唐永徽二年(651)移治赤石川(即今宜川县),为丹州治。天宝元年(7
即今江苏溧阳市西北上兴镇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二》:上兴埠镇“在溧阳县西北六十里。赴江宁者路必由此。明洪武初置巡司,嘉靖间废”。
又名马粪巷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北。《梁书·王志传》:“志家世居建康禁中里马蕃巷,父僧虔以来,门风多宽恕,志尤惇厚。……时人号马蕃诸王为长者。”
明洪武中置,属鳌山卫。在今山东青岛市东浮山所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裁。
古名若水。亦作鸦砻江、雅龙江,又名打冲河、黑惠江、纳夷江。藏语雅曲。在今四川西部,为金沙江北支流。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,从西北向东南流,经四川甘孜、新龙、雅江等县,至攀枝花市东北三堆子注入金沙江。全
唐武德六年(623)置,属龙州。治所在今陕西清涧县境。贞观二年(628)废。
①在今安徽六安市西北二十五里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26六安州“霸王冈”条下:“又七里冈亦在州西界。明正德中,流贼赵风子自河南光山县走六安,官军追败之于此。”②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