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姑射山

姑射山

①即藐姑射山。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北。《山海经·东次二经》: “姑射之山,无草木,多水。”

②在今山西河津市。元皇庆初,河津县徙治姑射山麓,即此。


古山名。郝懿行《山海经笺疏》:“《庄子·逍遥游》篇云‘藐姑射之山,汾水之阳’;《隋书·地理志》云‘临汾有姑射山’。山在今山西平阳府西。”当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。按《山海经·东山经》尚有姑射山、北姑射山、南姑射山,所指已不可考;又《海内北经》有列姑射,当为古代传说中另一山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南县

    1913年废广南府,改附郭宝宁县为广南县,以府名为县名。后属云南蒙自道。治所即今云南广南县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(1)在云南省东南部,北和东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。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。面积798

  • 大兆镇

    即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大兆乡。1944年长安县曾移治于此。

  • 蒲河场

    亦作蒲渡河场。即今四川綦江县东南蒲河镇。清同治 《綦江县志》 卷1: 蒲渡河在 “南七十里”。

  • 义兴县

    ①北魏永安三年(530)置,属城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北。东魏天平初废。②南朝梁置,属城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市东北。东魏为城阳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纯义县。③南朝梁侨置,属岳安郡。治所在

  • 博特山

    在今云南昭通市西南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昭通府》: 博特山 “在恩安县西南五十里。山有两峰对峙。蛮语相对为博特”。

  • 乌岭

    ①一名黑水岭。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北六十五里,与沁水县交界处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绛郡翼城县有“乌岭山”。《旧唐书·石雄传》:唐会昌三年(843),“雄受代之翌日,越乌岭,破赋五寨,斩获千计”。皆此。②一称

  • 逍遥津

    在今安徽省合肥市东北隅。古为淝水上的渡口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甘宁传》: 东汉建安二十年(215),“从攻合肥,会疫疾,军旅皆已引出,唯车下虎士千余人,并吕蒙、蒋钦、凌统及宁,从权逍遥津北。张辽觇望知之,

  • 洿池

    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一》: 洿池 “在宿松县东南六十里,众水所汇。其中有山,居民列市,利于鱼盐”。

  • 东里

    在今河南新郑市城内。春秋郑大夫子产所居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东里子产润色之。”何晏《集解》:“子产居东里,因以为号。”邢昺《疏》:“东里,郑城中里名。”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城内。春秋郑国大夫子产居此,世称东

  • 直河乡

    即今湖北英山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六安州英山县: “县治本直河乡。崇祯十二年徙于西北之章山,十六年又迁于此境之添楼乡。” 清顺治初还旧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