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极洞
旧名长乐洞。即荆山洞。在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。洞口上方有明嘉靖年间朱麟所书“太极洞”三大字摩崖石刻。清《广德县志》载:太极洞广数丈,深不可测,游者秉烛而入,即石燕群飞,乳泉滴沥,神人、佛像、棋盘、钟磬之属, 皆白石天成。洞门深广,可容千人,其左岩,石乳融结,如覆钟,如悬磬,如柱,如莲,其他如禽兽状者不可胜纪。洞内又有小洞二,东洞峭刻瑰谲,千态万状;西洞宏邃深邈,莫知所穷。
旧名长乐洞。即荆山洞。在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。洞口上方有明嘉靖年间朱麟所书“太极洞”三大字摩崖石刻。清《广德县志》载:太极洞广数丈,深不可测,游者秉烛而入,即石燕群飞,乳泉滴沥,神人、佛像、棋盘、钟磬之属, 皆白石天成。洞门深广,可容千人,其左岩,石乳融结,如覆钟,如悬磬,如柱,如莲,其他如禽兽状者不可胜纪。洞内又有小洞二,东洞峭刻瑰谲,千态万状;西洞宏邃深邈,莫知所穷。
①在今江西瑞昌市西北三十五里。清同治 《九江府志》 卷4瑞昌县: 铜岭 “曾产铜,故名”。②在今广东东莞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东莞县: 铜岭 “在县东二十里榴花村。宋末邑人熊飞结集义勇与元
即麻江宗。今西藏尼木县北麻江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 卷12作 “麻尔江”。
在今江苏海安县。《明史·常遇春传》:“从徐达克泰州,败 (张) 士诚援兵,督水军壁海安坝以遏之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 海安坝 “在泰州东海安县北。有东、中、西三坝,限河水不南入运盐河,以资东北
在今福建罗源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 宝胜山 “在罗源县东北。山最高大。黄沙溪水出焉”。
西晋改临晋县为大荔县,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。北魏初复名临晋县。清雍正十三年(1725)复置大荔县,为同州府治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在陕西省东部、渭河北岸,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。属渭
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北九十里万福店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随州西北有万福店。
明置,属固原州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黑城镇。《明史·世宗纪》: 嘉靖十九年 (1540) 九月,“吉囊犯固原,周尚文败之于黑水苑”。即此。清以后废。
辽众部族军司,治所在河董城(今蒙古国东乔巴山市西克鲁伦河北岸)。辖地相当今蒙古国克鲁伦河流域。后废。
在今江西南昌市。《水经·赣水注》: “赣水又历白社西。有徐孺子墓。吴嘉禾中,太守长沙徐熙于墓隧种松,太守南阳谢景于墓侧立碑。永安中,太守梁郡夏侯嵩于碑傍立思贤亭。松大合抱。亭世修治,至今谓之聘君亭也。
①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 (前272) 置,治所在宛县 (今河南南阳市)。《元和志》 卷21:“以在中国之南,而有阳地,故曰南阳。” 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南桐柏县以西,湖北丹江口市以东,河南鲁山县以南,河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