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和城

太和城

①北魏筑,在今河南嵩县南,汝水东南岸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汝水“东北流径太和城西,又东流径其城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伊阳县:太和城“在县西南,后魏时筑。其后西魏得其地,置兵为防御之所”。

②唐代“河蛮”所筑、南诏重加修筑,为太和赕治所。开元二十六年(738)至大历十四年(779)为南诏都城。在今云南大理市北十里太和村一带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5:“太和城北去阳苴咩城一十五里。巷陌皆垒石为之,高丈余,连延数里不断。城中有大碑,阁罗凤清平官郑蛮利之文,论阻绝皇化之由,受制西戎之意。”《南诏德化碑》及部份城垣尚存。


即今云南省大理市北太和村。本河蛮所筑。唐开元二十五年(737年)为南诏王皮逻阁所取。次年,南诏统一六诏,于此建太和城,周十余里,为南诏政治中心。夷语称山坡陀为“和”,太为“大”,意即山坡上的大城。白语名岛熬,岛为“大”,熬为“村”,意即“很大的村子”。至8世纪末异牟寻徙都阳苴咩城。公元766年阁罗凤在城中所立蒙国“大诏碑”(即“南诏德化碑”)至今犹在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独山城

    ①即今安徽六安县西南独山镇。清咸丰七年 (1857) 捻军龚得树部击败清军于此。②在今新疆奇台县,或谓即今奇台县东南古城。《元史·哈喇亦哈赤北鲁》: “从帝 (太祖) 西征。至别失八里东独山,见城空无

  • 辛店镇

    ①即今河北霸州市东北十四里辛店乡,道通永清县。明嘉靖《霸州志·舆地志》:市廛有“辛店”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霸州图:东北有辛店镇。②即今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东北辛店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盐山县

  • 河南府路

    元改金昌府置,治所在洛阳 (今河南洛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伊川县以北,巩义、登封二市以西,黄河以南,陕西潼关以东地。明洪武元年(1368) 改为河南府。又称河南路。元改金昌府置,治洛阳县(今河南洛阳市

  • 海邻县

    南朝宋置,属宋康郡。治所无考,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。隋废。

  • 大河屯店

    即今河南唐河县东大河屯镇。清乾隆《唐县志》卷1 《集镇》:“大河屯,县东五十里。”

  • 云中

    战国赵武灵王筑,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古城乡古城村西古城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武灵王“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,而欲从云中、九原直南袭秦,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”。

  • 铜鼓镇

    明置,属荣昌县。即今四川荣昌县西北铜鼓场镇。(1)在重庆市巫山县西南部。面积64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铜鼓包。人口300。清代建场。相传场侧山丘有一洞,每日定时有铜鼓响声,故名。原属

  • 陕原

    即陕陌。在今河南陕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6陕县: “陕原在县西南二十五里。”古地区名。即“陕陌”。在今河南省陕县西南。周成王时周、召二公分主之地。《括地志》:“陕原在陕县西南二十五里,(周、召二公)分

  • 南疆西四城

    指清代新疆南部喀什噶尔 (今新疆喀什市)、叶尔羌 (今莎车县)、英吉沙尔 (今英吉沙县)、和阗 (今和田市) 四城。嘉庆二十五年(1820) 大小和卓木后裔张格尔利用维吾尔族人民对清政府地方官的不满,

  • 阜阳县

    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置,为颍州府治。以东汉阜阳侯国故城在县境为名。治所即今安徽阜阳市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古旧县名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置。治今安徽省阜阳市区。属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