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后宫

天后宫

原名天妃宫。俗称妈祖庙。在今福建泉州市南门。南宋庆元二年(1196)建庙祀莆田湄洲林氏女(海神)。明永乐五年(1407)经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请,奉旨修庙。明代派官出使外国前皆来祭祀祈祷。清康熙十九年(1680)统一台湾,泉州人施琅以此神显灵助阵,奏请进封天后,庙遂称天后宫。现存大殿、后殿、两翼亭子及东廊, 尚保存清初修理时的原貌。近年又重修山门、戏台等。天后宫现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(1)又称天妃宫、娘娘宫。在南开区古文化街中心。元始建,明、清重修、扩建。现存大殿、配殿、钟鼓楼、山门和幡杆等。“天后”为传说中护佑航海的安全女神,元代南粮北调,此地为海运和内河航运的中转站,元泰定三年(1326年)敕建天妃宫,以利漕运。“晓日三岔口,连樯集万艘”,“一日粮船到直沽,吴罂越布满街衢”是当时繁荣景象的写照。宫内为历代海祭中心,也是古代船工聚会娱乐之所,除举行隆重祭祀仪式外,还经常有酬神演出。相传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天后诞辰,届时举办庙会,出动法鼓、高跷、重阁、狮子等民间游艺节目,通宵达旦,游人如潮。宫南、宫北大街亦为历代著名的集市贸易和年货市场。1985年整修,称“古文化街”。天后宫修复后,辟为天津民俗博物馆。(2)原称天妃宫,俗称妈祖庙。在泉州市南门天后路。南宋庆元二年(1196年)建庙祀莆田湄洲海上女神林默。据《泉州府志》记载,庙址当时是“蕃舶客航聚集之地”。明永乐五年(1407年)经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请,奉旨修庙。明代派官出使外国前,皆来祭告祈祷。清康熙十九年(1680年)统一台湾,泉州人施琅以此神显圣助阵,奏请进封天后,庙遂称天后宫,特予春秋致祭。现存大殿、后殿、两翼亭子及东廊,尚保持清初修建时原貌。今又重修山门、戏台等,占地7200平方米,布局构筑颇堂皇。后殿立有婆罗门教式石柱两根,规格与开元寺现存石柱同。前殿原有清初所刻青石龙柱两根,为闽南石雕杰作,已移开元寺。天后宫现辟为泉州闽台关系史博物馆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泉 州 天 后 宫


猜你喜欢

  • 驼基岛

    即鼍矶岛。今山东长岛县北砣矶岛。《宋会要辑稿》 第186册兵29载: 北宋政和八年 (1118)五月二日臣僚言: 熙宁中,巡检每季 “下北海驼基岛驻扎”。即此。

  • 回跋城

    辽建,在今吉林辉南县东北之辉发城镇附近。《辽史·康默记传》:“已下城邑多叛,默记与阿古只平之。既破回跋城,归营太祖陵。”在今吉林省辉南县东北辉发城屯。

  • 天同岙

    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北岑港镇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定海县:天同岙“在舟山之岑江司东南”。

  • 明港

    在今河南信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信阳州: 明河 “在州北九十里。源出天目山,东流入淮。亦曰明港河”。

  • 天台庵

    在山西平顺县城北五十里王曲村孤山上。现存佛殿一座和唐碑一通。唐碑字迹已风化不清。佛殿面阔进深各三间,单檐歇山顶,布瓦,琉璃脊兽,屋顶坡度平缓,四翼如飞。保存基本完好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
  • 文官屯

    即今辽宁沈阳市北大东区文官街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承德县图:北有文官屯。南满铁路有文官屯站。

  • 岩杵河

    又作彦楚河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克腊斯基诺北。清属宁古塔副都统。清曹廷杰 《西伯利东偏纪要》: 岩杵河 “在珲春东南九十里,东北距阿济密俄镇二百余里”。咸丰年间被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的中俄 《北京条

  • 塔尔齐山

    在今新疆拜城县西北一百六十里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 卷60: 塔尔齐山 “其上多铁。有水焉,南流入于木札拉提河”。

  • 东连岛

   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海中。其西有西连岛。清嘉庆《海州直隶州志》卷11引《崔志》:东连岛“即鹰游山东岛”。今二岛相连,称为东西连岛。

  • 运铁河

   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九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运铁河,“宋置利国监铁冶,凿河以通舟楫,久淤。明嘉靖二十年,因运河涸,复浚,通于新挑沟,又西南合境山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