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黄泥河
在今吉林敦化市南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2:牡丹江“又东北径怀德乡西受黄泥河(河出县西南红石砬东流六十余里入牡丹江)”。
在今吉林敦化市南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2:牡丹江“又东北径怀德乡西受黄泥河(河出县西南红石砬东流六十余里入牡丹江)”。
北宋淳化元年 (990) 置,治所在大庾县(今江西大余县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章水、上犹水流域。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升为南安路。北宋淳化元年(990年)分虔州置,治大庾县(今江西大余县)。属江南西
在今广东惠东县北梁化林场附近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龙川郡归善县“有归化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州府归善县:归化山在“府东南百里。俗呼鸡笼山, 高二百丈,周百五十里,为群山之冠”。
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莆盛乡八甫村。《清一统志·思恩府》:匹夫关“在安定土司东一百八十里红水江北。峭壁万仞,下临大江,鸟道一线而渡,极为险峻”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、红水河北岸。下
唐贞观六年 (632) 置,属羁縻彻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县境。后废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蓬州置,治所在大寅县 (今四川仪陇县东南六十里仪陇河西岸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仪陇县及营山县大部地。至德二年 (757)改为蓬山郡。唐天宝初改蓬州置,治大寅县(今四川仪陇县南)。
即今天津市津南区东葛沽镇。明于此置海防营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: “海防营在天津县东六十里,地名葛沽。明万历二十五年设副总兵驻防。本朝初设游击,后移游击于大沽,设守备驻此。” 民国时设县佐。
唐置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后废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周城县置,属岐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渭河北岸。大业二年 (606)改为郿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以周城改名,治今陕西省眉县东渭河北岸。属扶风郡。大业二年(606
亦作十里垒。在今河北赵县南一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7赵州平棘县:十方垒,“后汉安帝永初元年,以御史任尚讨羌无功,槛车征还。羌遂入侵河内,赵、魏间百姓相惊。北军中侯朱宠,将五营兵屯孟津,诏魏郡、赵国、常山等
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之君山。宋范致明《岳阳风土记》 引 《湘州记》: “君山上有美酒数斗,得饮之即不死,为神仙。汉武帝闻之,斎居七日,遣栾巴将童男女数十人来求之,果得酒。进御未饮,东方朔在旁窃之,帝大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