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足县

大足县

唐乾元元年(758)置,属昌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大足县。《寰宇记》卷88大足县:“以界内大足川为名。”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53:大足县“取丰足之义也,或云县之宝顶山有巨人迹”。光启元年(883)为昌州治。至元二十七年(1290)州县俱废。明洪武四年(1371)复置,属重庆府。清康熙元年(1662)废入荣昌县。雍正六年(1728)又置。民国初属四川东川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
在重庆市西部,西北与四川省为邻。面积 1390 平方千米。人口 92.7 万。辖22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龙岗镇。以境内濑溪河古称大足川为名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以界内大足川为名。”唐乾元元年(758年)分合州巴川县(今铜梁县境)地置大足县,隶属昌州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将昌州及所辖大足县并入合州。元末明玉珍建大夏国时复置为县,属合州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属重庆府。清康熙元年(1662年)并入荣昌县。雍正六年(1728年)复置,仍属重庆府。1913年属川东道,1914年属东川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东行署璧山专区,1951年属江津专区(1952年专区改属四川省)。1981年又改属永川地区。1983年随永川地区划归重庆市。地处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交接地带,濑溪河纵贯县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油茶、蚕茧等。为全国商品粮基地、瘦肉型猪基地和油桐生产基地县。有煤、天然气、天青石、铜、铁等矿。工业有采煤、天然气、电力、水泥、五金、机械、铸造、制糖、酿酒等厂(矿)。小五金和锶盐化工为两大优势产业。手工铁器历史悠久,以“万古菜刀”著称。成渝铁路、成渝高速公路经县南,并有大足至安县、铜梁、潼南的公路。龙水湖、玉龙山为风景区。唐、宋摩崖石刻造像精美绝伦,名闻中外。宝顶山、北山、南山、石门山、石篆山等40多处石刻保存完好,通称“大足石刻”,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黄寺

    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路北。是清顺治九年(1652)为来京朝见的西藏黄教领袖达赖五世所建的住锡之所,故有“达赖庙”之称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西黄寺被拆除,现仅存寺西的班禅六世塔院。又称黄寺。

  • 阳平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东郡。治所即今山东莘县。东汉为侯国。三国魏属阳平郡。西晋永嘉后废。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497)复置,北齐改为乐平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改阳平县,八年(588)改为清邑县。②南朝宋置,属鲁

  • 石砫山

    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石砫宣慰司:“东有石砫山。”《清一统志·石砫厅》:石砫山“在厅东一百二十里,与湖北中路司接界”。

  • 杨堡

    即今山西洪洞县北杨堡村。《清一统志·霍州》 “梗壁堡”条下:“杨堡,在(赵城)县南十里。”

  • 乐碛镇

    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六十里乐碛镇。清道光《江北厅志》卷2:乐碛镇“去城一百二十里”。李元《蜀水经》卷5:“江水又东经乐碛镇。碛深不过丈余,冬水涸时往往胶舟。谚云:深不过巴阳,浅不过乐碛。”

  • 天门寺

    在今安徽萧县东南四十里天门山口。元至元中建。明宣德年间(1426—1435)重修。原有殿宇在抗日战争时被毁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修二十余间。四周古木参天,苍翠葱郁。层峦起伏,怪石嶙峋,若虎若牛,若马

  • 买愁村

    在今海南省临高县东南那盆岭下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2琼州府:买愁村“在临高县南。宋胡铨诗:北往常思闻喜县,南来怕入买愁村。区区万里天涯路,野草荒烟正断魂”。

  • 长坝县

    辽置,属祖州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。金废。古县名。契丹阿保机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。与咸宁县同为祖州治,辖州城东偏。金废。

  • 海瀛山

    即今云南江川县东北抚仙湖中之孤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澂江府江川县: 海瀛山 “在府东南。特起湖中,四壁如削,凭虚视下,竞秀争流,一名孤山”。为游览胜地。

  • 大融江

    亦名融江。即今广西东北部漓江上源支流大溶江。《清一统志·桂林府一》:大融江“在兴安县西五十里,源出全州西延司界,亦曰大溶江。南流入县界,合六峒、黄柏二江,又南至灵川县界,合漓水,即古沩水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