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盈浦
在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华亭县:大盈浦“旧在淀山湖东,亦直受湖水自白鹤汇达吴淞江,阔三十丈,潮沙浸入,易致淀淤。宋绍圣中,转运毛渐浚大盈、顾会二浦。元大德初复浚。泰定初,开大盈浦以泄淀湖水,长二十五里有奇。明天顺中,抚臣崔恭亦浚大盈浦入吴淞江。嘉靖初,复浚大盈、赵屯二浦,以宣泄吴淞江下流。今自淀湖东北,南曹港口而北,历青浦县,西绝横泖,与北曹港合。又经青龙江、白鹤汇而北入于松江”。
在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华亭县:大盈浦“旧在淀山湖东,亦直受湖水自白鹤汇达吴淞江,阔三十丈,潮沙浸入,易致淀淤。宋绍圣中,转运毛渐浚大盈、顾会二浦。元大德初复浚。泰定初,开大盈浦以泄淀湖水,长二十五里有奇。明天顺中,抚臣崔恭亦浚大盈浦入吴淞江。嘉靖初,复浚大盈、赵屯二浦,以宣泄吴淞江下流。今自淀湖东北,南曹港口而北,历青浦县,西绝横泖,与北曹港合。又经青龙江、白鹤汇而北入于松江”。
周代晋国都城。在今山西屯留县南十二里古城村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 索隐引《纪年》:“桓公二十年,赵成侯、韩共侯迁桓公于屯留。”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:“梁惠成王元年,韩共侯、赵成侯迁晋桓公于屯
即今浙江嘉兴市东南三十二里凤桥镇。清咸丰八年(1858)由庞家桥改名。简称凤桥。民国时置镇。
又名辅渠、六渠。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在左内史兒宽主持下,于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六道小渠,以辅助灌溉郑国渠所不能达到的高地。约起自今陕西淳化县西南,至泾阳县西北云阳镇北。唐元和中尚有存留。又称六渠、辅
1933年由思明县城区析置,属福建省。治所即今福建厦门市城区。1934年裁撤,并入思明县。1935年思明县撤销,城区及鼓浪屿区复置厦门市,仍属福建省。在福建省东南部沿海、金门岛西北侧。面积1637平方
①在今福建古田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古田县:北台山“在县西一里。高耸如台”。②在今广东中山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香山县:北台山“在县(今中山市)南四十里。又南二十里曰南台山,两山相对如台”
唐调露二年(680)置,属岩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境。天宝初属常乐郡,乾元初复属岩州。后废。
古名若水。亦作鸦砻江、雅龙江,又名打冲河、黑惠江、纳夷江。藏语雅曲。在今四川西部,为金沙江北支流。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,从西北向东南流,经四川甘孜、新龙、雅江等县,至攀枝花市东北三堆子注入金沙江。全
五代唐同光二年(924)改孝昌县置,属安州。治所即今湖北孝感市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7德安府孝感县:“《图经》云,因孝子董黯立名。……后唐改孝感,避庙讳也。”北宋属德安府。建炎中移治紫资寨。元至元十六年(
①周畿内国。在今河南洛阳市或宜阳、偃师地。《左传》:成公十三年(前578),“公及诸侯朝王,遂从刘康公、成肃公会晋侯伐秦。成子受脤脤于社, 不敬”。②西周初封国。或作郕。一作盛。《史记·管蔡世家》:武
即今内蒙古达拉特旗西之西柳沟。《清一统志·鄂尔多斯》:西都喇虎河“在左翼后旗西二十五里。源出吴烈泉,东北流入黄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