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番
即大蕃。指西藏或藏族聚居地区。敦煌文书(《敦煌石室真迹录》卷丙)中有“大番故墩煌郡莫高窟阶处士公修功德记”。
即大蕃。指西藏或藏族聚居地区。敦煌文书(《敦煌石室真迹录》卷丙)中有“大番故墩煌郡莫高窟阶处士公修功德记”。
一作汪陶县。 西汉置, 属雁门郡。 治所在今山西应县西。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雁门郡陶县, 注引孟康曰: “音汪。” 西晋永嘉后废。
唐方镇名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幽州节度使置,为玄宗时边防十节度之一。治所在幽州 (今北京城西南隅)。辖境屡有变动,较长期领有幽、蓟、平、檀、妫、燕等州,约当今河北怀来、永清、北京市房山区以东和长城
①在今福建浦城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 金竹关 “在浦城县东北八十里”。②一名金局关。在今湖北大悟县东黄站镇附近。旧属黄安县。《清一统志 ·黄州府二》: 金局关 “在黄安县西北九十里。西接汉阳府
即今青海西宁市北北禅山。因多土楼,故名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湟水又东径土楼南,楼北倚山原,峰高三百尺,有若削成。楼下有神祠,雕墙故壁存焉。”《元和志》卷39湟水县:“土楼山,在县西一百三十里。下有土楼
元置,为水站。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松滋河岸边。
即今广西西南之左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太平府崇善县: “南有府前江,即丽江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卷85太平府: 府前江 “绕府城东、南、西三面。发源广源州,合七源州水,历龙州、下思明,会崇善县水,流至府前
①在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北城关镇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武清县:正德中,刘六等于霸州起义,“官军击之于八里庄,败绩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南。清光绪中,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曾在此设立拳场,积极宣传灭洋主张
又作亚崎、大亚齐。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亚齐特区一带 ( 一名哥打拉夜)。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 卷4: “哑齐,即苏门答剌国,一名苏文达那,西洋之要会也。” 苏门答剌国在15世纪时为亚齐所灭。16
元至元十五年(1278)改洺磁路置,治所在永年县(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鸡泽、永年、磁县、曲周、武安、成安、肥乡、广平、邯郸等县市地。明洪武元年(1368)改为广平府。元至元十五年(
明万历五年 (1577) 升泷水县置,属广东布政司。治所即今罗定市。因罗旁瑶民起义被镇压,故以罗定为名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罗定、云浮、郁南等市县地。1912年降为罗定县。明万历五年(1577年)升泷水县置